陜西4市被開1.15億生態罰單 污水處理為何如此難?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一貫作風。據前瞻網記者了解,8月中旬,陜西省環保廳給該省渭河流域沿途的寶雞、咸陽、西安、渭南四市開出1.15億元的生態罰單,該消息甫一發出,輿論一片嘩然。
作為陜西的母親河,渭河昔日水清魚肥的景象已不復存在。據了解,渭河水質在耗時超過10年的防治整改后,迄今仍無法完全達到國家河流驗收標準,另外,耗資巨大的污水處理廠因管理等原因成為渭河治理的擺設,而渭河沿途上百家火電廠的存在,在地方GDP的發展沖動之下也讓渭河陷入了“氮”治理之困。
環保找錢
面對陜西省環保廳的這次鐵腕治理以及數額如此之大的生態罰單,陜西省咸陽、渭南等沿渭河四市地方政府都已經責令市環保部門嚴格遵循陜西省環保廳的決議,對轄區的大型涉污企業進行突擊檢查,或者找其“談話”以求完成罰單任務。
咸陽市環保部門的一位官員透露,陜西省環保廳的這次生態罰單對象是寶雞、咸陽、西安、渭南四市政府,并非直接開給企業。
面對億元生態罰單,上述四個地級市的政府環保部門的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檢查各個轄區單位的環保工作。
位于咸陽市長武縣冉店鄉的大唐彬長電廠,是一個投資百億元的大型發電企業,現在還沒有開始并網發電。
該電廠的工作人員表示,面對陜西省的這次生態罰單,他們要埋單。“就在陜西省環保廳1.15億元的生態罰單開出不久,咸陽市環保部門的人就緊接著趕到了,對我們的環保設備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最后確定我們在除磷脫氮的設備上沒有達到國家的相關標準,隨后就開據罰單(具體數目還商討,但該人士表示最少不會低于20萬元)。”
大唐彬長電廠的遭遇并非個案。知情人士描述稱,在億元罰單面前,但凡是可能涉及渭河污染的企業,都會為陜西省環保廳的這次生態罰單埋單。
陜西渭化集團環保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接到渭南市相關部門的檢查通知,但是面對這次的陜西省的生態罰單我們已經做好了埋單的準備。
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造成渭河主要污染的并不是我們這些大型企業,而是陜西的那些小型的化工企業和造紙企業。根據陜西省“十一五”環保部門的總結顯示,造紙行業“十一五”GDP不足總額的6%,但是在渭河的污染上卻占到了60%以上。
造紙業退陜
渭河污染由來已久,陜西已數次治理沿途污染企業。
前瞻網了解到,2012年3月10日,隨著西安市環保局工作人員的一聲令下,陜西省奧輝紙業有限公司的廠房被拆除,同時還有西安市秦嶺紙業有限公司、西安市西郊造紙有限公司、西安市和泰紙業有限公司、西安市銀泉紙業有限公司、西安市臨潼區漢興實業公司五家造紙公司在這次的整頓中被強制關閉。
其實,這已經不是陜西省第一次對造紙行業進行治理。
2005年陜西省渭河流域的水質一度出現了惡臭、難聞,甚至有的流域水質已經嚴重變黑。陜西省環保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05年工業廢水排放量約為3.75億噸,COD排放量約為13.8萬噸。渭河喪失了基本的生態功能,沿河的農業灌溉已經不能正常進行,同時影響到了國家“引黃濟津”工程的水質安全。
隨后陜西省逐一排查,將污染渭河的首要元兇定位造紙業。緊接著陜西省就對造紙行業加強管理,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和處罰條例。
原陜西兄弟紙業的一位楊姓管 理人員透露,陜西省依照《造紙工業發展的十二五規劃》對造紙行業提出,要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加快傳統造紙業現代造紙業的快速轉換,尤其是對污水處理要求十分苛刻,所有的企業都盡快地實現零排放。這對于傳統的造紙行業那幾乎就不可能完成,所以每年都面臨大量的罰單,導致大量的造紙企業經營困難隨即倒閉,有的造紙企業在關閉的時候還欠有環保部門的罰款。所以陜西的造紙行業幾乎是在陜西環保部門的高壓政策下相繼倒閉的。
據前瞻網了解,2005年至今,7年時間陜西省一共關閉了140家造紙企業。根據造紙行業的業內人士透露,依照陜西省環保部門目前的整改力度,相信在2014年整個陜西省造紙企業或許不超過10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