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張小龍:不滿和反抗是創新的生命力
2014-05-22 16:38:21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TechWeb
事后多年,張小龍在接受《騰訊月刊》專訪時承認,說“IT是由極客來推動的”是不對的,IT一直都不是由極客來推動的。“當然看你怎么定義極客和黑客這些人。可能更通俗的定義是,極客喜歡鉆到技術里面,并且不按常規來行動,經常會按自己的個性做一些事情的人。但這不是現實,現實是產品是商業公司在推動的。我當時一個人寫Foxmail寫了三四年,我做所有的事情,圖表也是自己畫的,連UI都是自己做的,也沒有什么產品經理,因為你一個人要寫代碼,你要做光所有的事情,那時不存在這種分工;現在我們每個角色都有一堆人在做,這樣效率肯定就低了很多,但是它可以保證每塊其實是更專業地去做,有可能會做得更好一些。”
但在騰訊這個充滿狼性文化的大平臺上,張小龍很快證明了自己的創新天才本能。時任騰訊廣州研發部總經理的他,在2006年初的年會上指著一張迪拜帆船酒店的畫說:“我們要做一個最好的郵箱,7星級郵箱。”臺下報以一片笑聲,張小龍也不例外。前者也許是嘲笑,而張小龍內心卻異常自信。不久,QQ郵箱問世,經過迭代更新后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郵箱服務的新里程碑。
這種成功創新的慣性,終于在2011年達到了頂峰,這就是幾乎讓普通人都知道有張小龍的產品——微信。
“我們想做一個偉大的產品來取悅于自己,這樣的念頭會傳達到團隊的每一個人,會覺得我們的工作并不只是為了這份工資,我們還是在做一些讓我們有成就感的事情。這樣的驅動我覺得會比責任或者說要求來得要好,并且它是會感染的,它會讓整個團隊感受到。你不用說話告訴大家,通過行動就已經告訴大家了:其實我們的目標是很有成就感的,而不是簡單地說要完成這樣一個任務。”張小龍說。
如今,微信正面臨著平臺化和國際化的挑戰。深諳創新生命力的張小龍,也已經想好了未來的可能。他在最新的訪問中就提到:“說到溝通工具的進化,我覺得可能要取決于技術的發展,新的技術會讓人的溝通變得更加高效。所以我們最近在關注像Google眼鏡這樣的東西,很希望把微信做到類似于Google眼鏡這樣的鏡片里去,同樣是溝通,可能我還是要說話,但是我說話不用手去按住了,這樣又會輕松很多。如果我眨眨眼睛對方就知道我一個表情代表什么,那又更輕松了。甚至有些廠商現在也在研究通過腦電波來控制手機或者外面的物體,這時候我們連手都不用動了——這些都是推動工具發展的動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