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金融評論》張偉:量化投資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2018-07-25 10:24:24 責任編輯: 來源:互聯網
隨著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在投資領域,作為新生事物的量化投資從2015年開始便日益受到投資圈內人士的廣泛關注。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Fintech)的興起,量化投資的發展和升級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動。
△2018全球量化金融峰會(深圳)現場
近日,在《清華金融評論》主辦、量化云擔任戰略合作伙伴的“2018全球量化金融峰會(深圳)”現場,量化云創始人、總裁吳超在談及Fintech在量化投資領域中的應用時表示,“中國社會正在進入智能科技時代,科技在各領域的應用與融合,加速了各行業的變革。而在量化投資領域,由于近年來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的輔助,量化投資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Fintech與量化投資結合應用,極大程度地為量化投資賦予先進的效能,金融交易簡單化、數據分析智能化、投資理財科學化等改變使量化投資得以在金融市場發揮出最大化的優勢。”
△量化云創始人、總裁吳超在峰會現場演示量化云研發產品
吳超提道:“金融與科技作為驅動當今世界發展的核心雙動力,長久而言,兩者均具備著無可比擬的發展前景。而Fintech與量化投資的應用結合,融合了金融和科技自身的屬性,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新的行業特征,是更為深化、精確的跨領域創新。同時,Fintech與量化投資的結合具備極大的科技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業的準入門檻,而市場的需求卻依舊旺盛,這也意味著Fintech與量化投資的結合應用具備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談及企業如何充分發揮Fintech的優勢,在量化投資領域立于不敗之地并獲取最大化的收益,吳超表示,在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的更新迭代速度之快、跨幅度之大令人難以想象,要想充分發揮Fintech的優勢,企業的科技水平必須時刻保持與行業平均水平之上,避免遭遇被行業淘汰的危機,這便要求企業具備強勁的研發創新能力。吳超補充道:“人才作為科技企業創新創造的動力來源,為保證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企業對于團隊的把控需做到精益求精,竭力引進先進人才,營造自由、活躍的創新環境。量化云在成立之初便遵循這樣的準則,所有團隊成員均經過層層篩選與考核,不惜代價保證團隊專業能力水平,引進海內外頂尖企業人才。”
據了解,量化投資在國內的發展時間并不長,但從2015年《清華金融評論》主辦的第一屆量化投資論壇開始,量化投資的應用和發展開始備受投資圈內的人士所關注。但同時,作為新生事物的量化投資,在其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不少曲折。
吳超表示,目前國內的政策監管相對嚴格,許多方面沒有放開,加之國內對量化投資的認識尚淺,總體而言量化投資在中國市場的推廣相對困難。
《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對和訊網表示,盡管量化投資在國內的發展歷程并沒有很長,但是隨著智能化的發展,大數據的廣泛應用,量化投資也日益受到關注。盡管從目前無論是監管環境仍處于嚴厲階段還是現實的市場環境等兩方面的因素,使得近年國內的量化投資業績不佳。但是,從時代的發展趨勢來看,以為伴隨著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未來,量化是必然的,智能化也是必然的。
“未來的很多方面,都是需要靠機器去完成的。有大量的數據,大量的標的物供投資人選擇,有大量的資金需要投資人(機構)去做交易,如果僅僅是靠人工,是無法實現的。這兩年,我們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在不斷發展。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例如量化云,也是其中一個。這其實也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張偉表示。
張偉進一步明確,量化投資會比傳統的投資更具優勢。它不僅僅體現在交易方面,還包括選股方面等,都可以從量化投資方面去做,“這其實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的。”(和訊網 李秀華)
免責聲明: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及觀點,該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我們將不承擔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