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助推技術創新:揭秘藍盾BDS智慧眼雷達系統
2018-06-07 15:59:23 責任編輯: 來源:互聯網
前言
藍盾股份持續深化“大安全”發展戰略,不斷推進“安全+軍工+軍民融合”的開拓性、創新性發展。藍盾股份旗下藍盾新微堅持軍民融合,推動技術創新,將軍用的“戰場偵察雷達”技術應用于民用安防領域,打造藍盾BDS®智慧眼安防系統——BDS安防雷達與視頻監控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藍盾智慧眼雷達安防監控系統,助力公共安全防范從物防、人防轉向高效可靠的技術安防。
應用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各種矛盾沖突也日趨多樣化、復雜化,公共安全防范變得越來越緊迫。
公共安全防范是一個十分寬廣的領域和特別復雜的系統,對于一些重要、敏感的特定區域進行的安全防范,防止“入侵”和“出逃”統稱為“周界安防”。傳統的安防手段是物防+人防。所謂物防,就是依靠高墻、鐵網、柵欄等實體物質進行安全防范;所謂人防,就是依靠站崗、值班、巡邏等人力方法進行安全防范;閉路電視(CCTV)的廣泛應用使人防的工作強度大大降低,但不能間斷的人力值班,使其在本質上仍屬于人防的范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墻再高,網再密,也有人能夠攀越;“老虎也會打盹”,靠人力即使嚴防死守,也難保百密一疏。因此,物防和人防是一種效率低、效果差的方法,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安全防范的要求。
傳統的安防手段
需求分析
人們在探索著更加高效更加可靠的安防方法,于是,技術安防便應運而生。
所謂技術安防是指運用科學技術手段,預防、發現、制止違法犯罪行為和重大治安事故,維護公共安全的活動,而技防產品則是指用于技防活動,具有防入侵、防搶劫、防盜竊、防破壞、防爆炸等功能的專用產品。
要想防住,先要“探到”,因而各種周界探測技術不斷出現,各種入侵探測報警系統融入到安防領域,成為安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較流行或曾經流行的技術安防探測手段包括:張力網、振動電纜、振動光纜、靜電感應電纜、高壓脈沖電網(電子圍欄)、紅外對射、激光對射、微波對射等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上述安防技術極大地提高了周界安防的效率和可靠性,尤其是在不宜“高筑墻”、“廣拉網”的防范區域,其作用更加明顯。
但這些技術或多或少存在如下缺陷:
——張力網、振動電纜、振動光纜、靜電感應電纜等施工及維護難度大;
——紅外對射受天氣、地形等外界影響比較大,安裝容易有死角,誤報率相當高,使用壽命短;
——激光對射不能適應復雜的周界環境,發散角度小,受地理環境影響,容易發生偏光現象,誤報率高;
——微波對射安裝要求高,微波會透窗外泄,產生誤報;
——電子圍欄易遭受雷電破壞,能耗高,誤報率高,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且對于穿防護服,戴防護手套的人不起作用或作用很小。
——另外,在當前的安防系統中,起監視作用的CCTV(閉路電視)往往無法與上述技術聯動,因此其監視作用就受到了制約:
監控目標少;
目標信息量少;
無法反映目標的態勢;
無法自動跟蹤目標。
總之,單獨使用的視頻監控只能是“眼睛”,而無法成為具有智慧的“火眼金睛”。
解決方案
廣東藍盾新微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特種雷達的研發生產,近年來,將軍用的“戰場偵察雷達”技術應用于民用安防領域,研發生產了BDS系列的安防雷達,其中的BDS-50、BDS-60尤其適合于周界安防。BDS安防雷達與視頻監控相結合,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藍盾新微智慧眼安防監控系統。
根據具體環境和實際需要,利用1種型號的1臺BDS雷達或多臺雷達,或者多種型號的多臺BDS雷達,就可以隨意搭建多種安防監控方案。
某監獄周界安防監控方案
廣東某機場周界安防監控方案
雷達與視頻聯動監控畫面(機場)
BDS系列雷達的主要技術指標
項目實例
1.監獄監區隔離帶人體目標跟蹤顯示案例
產品:BDS-60智慧眼雷達周界智能監控系統
BDS-60智慧眼雷達智能周界監控系統,用于圍墻或鋼制隔離柵欄內或外周界監控,每100米左右安裝一臺雷達,可以控制攝像機聯動。
系統運用微波偵測原理,形成一個100米長、6米高、14度夾角的橢圓型警戒空間監視區,當可疑人員進入警戒區或者穿越警戒線時,雷達測出可疑人員距離雷達的距離、方向和速度,通過通信網絡發送到后臺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解算出可疑人員距雷達的距離,運動速度和方向,并顯示出來。
根據距離信息,控制攝像機的電動變焦鏡頭,從而清晰捕捉到發現可疑人員的區域情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