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論壇在北京朝陽舉辦
2018-08-20 16:41:15 責任編輯: 來源:互聯網
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了解到,8月18日,2018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論壇在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成功舉辦,活動以“工業記憶 文化傳承 城市更新”為主題,活動由北京市文資辦指導,北京市朝陽區聯合中國文化產業協會、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院等相關機構共同主辦。來自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遼寧、吉林、山東、河北、陜西、甘肅、云南等17個省市的39個城市(城區),近100家老舊廠房改造轉型的知名文創園區參加。同日,全國首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正式成立,全國首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主題展開展。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杜飛進,文化和旅游部文化產業司、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北京市相關部門、北京市朝陽區等相關領導出席活動。
老舊廠房是城市的工業遺存,是城市的“文化富礦”和“金山銀山”,見證了我國近現代工業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城市發展的光榮歷史,是傳承發展歷史文化、促進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載體和寶貴資源。保護利用好老舊廠房,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和再生價值,興辦公共文化設施,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建設新型城市文化空間,有利于推動城市產業升級,增強城市活力和競爭力。
據悉,本次論壇活動內容豐富,代表性強,包含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主題展、主題論壇和成立聯盟等內容,從展覽展示、研討交流和搭建協同發展平臺等方面,比較全面系統的展示了近年來我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成就。“北京市作為全國文化中心,朝陽區作為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核心區,同時也是老舊廠房保護利用的先行區,近年來在老舊廠房保護利用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總結了系列實踐經驗。我們希望通過搭建展覽展示、交流合作、協同發展平臺,進一步總結推廣發展經驗,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全國各城市(城區)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為推動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貢獻力量。這是我們牽頭倡議并主辦這次活動的一個重要初衷。”朝陽區活動負責人表示。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參加此次活動的城市(城區)和園區遍布了全國17個省市的39個城市(城區),近100家文創園區參加,覆蓋了我國的東部、中部、西部、東北、西南部地區,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杭州市、南京市、武漢市、沈陽市、蘭州市、西安市、成都市、大連市、青島市、長沙市、昆明市、石家莊市、唐山市、保定市、景德鎮市等相關城市(城區),活動區域代表性強,充分展現出活動全國性、專業性、特色性、廣泛性的特點。
記者從論壇活動的主題展現場了解到,參加此次全國老舊廠房與城市文化發展主題展的園區達到近100家,各城市(城區)在發展模式、發展理念、發展類型、園區特色上各有千秋,全面展示了一幅我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的全景圖,直觀呈現了老舊廠房的“前世今生”,以及“鳳凰涅槃”的靚麗新生。在主題論壇上記者了解到,來自中國建筑學會工業遺產學術委員會,以及北京、杭州、大連等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先進城市相關負責人,擁有北京798、751、768等文創園區的北京電控公司,北京郎園文創園、77文創園,上海8號橋,成都市東郊記憶音樂公園,江西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等知名園區圍繞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對文化傳承和城市更新的作用,以及新形勢下如何拓展和提升老舊廠房保護利用效能、優化發展方式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分享了在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及文化創新發展方面的經驗,為新時期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提出了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模式。“這些老舊廠房的改造轉型不僅展現了城市產業的優化升級、文化傳承延續,更體現了新時代城市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張力,顯現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我們通過展覽也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全國老舊廠房發展現狀和各地特色經驗,這對我們以后的發展非常有借鑒和指導意義。”北京郎園文創園負責人向我們講到。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范周教授表示,“這是全國首個以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為主題的全國性的主題展覽和論壇活動,是在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動能換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城市更新轉型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激發城市文化創新活力的重要探索和實踐,反映了城市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增強,創新發展活力的提升,展現出新時代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的精神風貌。”同時,他還講到“新時代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城市文化品質的期待,為城市文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舊廠房保護利用作為城市轉型發展和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以更大的勇氣和開拓創新的精神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
23個城市(城區) 近100家文創園區
聯合發起成立全國首個老舊廠房協同發展聯盟
在活動現場,記者了解到,全國首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簡稱全國老舊廠房協同發展聯盟)由北京市朝陽區聯合中國文化產業協會牽頭倡議,聯合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等智庫機構、全國23個城市(城區)相關部門、近100家老舊廠房改造轉型園區共同發起成立。?“聯盟揭牌標志著全國首個以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為主題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盈利性的協同發展組織平臺正式成立。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改造轉型文創園區將不再是各自發展、‘單兵作戰’,聯盟將成為發展和合作的‘大平臺’。這不僅將促進全國各城市(城區)間的交流合作,也將促進園區間的錯位協同發展,將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中國文化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在論壇活動當日,聯盟的發起城市(城區)、園區等舉行了聯盟成立大會,共同審議通過了聯盟《章程》,選舉了聯盟組織機構。記者了解到,北京市朝陽區當選為理事長單位,北京市東城區、南京市、武漢市、杭州市、昆明市、石家莊市等22個城市(城區)相關部門為副理事長單位,秘書長單位設在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北京798、751,上海8號橋、天津嘉誠C92、成都東郊記憶、西安老鋼廠、沈陽1905、大連729、景德鎮陶溪川、唐山1889等94個老舊廠房改造利用的文創園區當選為理事單位。特別邀請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擔任指導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擔任學術支持單位。聯盟將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的原則,通過“政府引導、園區主體、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模式,統籌全國各地老舊廠房、文化資源、金融資本、創意人才、創新技術、專家智庫等優勢資源,推動經驗交流,拓寬市場資源共享渠道,促進資源對接和項目合作,推動政策、服務體系和發展模式創新,促進區域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融合發展,在推動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傳承創新發展,促進城市更新轉型等方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據悉,活動期間還舉行了利用老舊廠房建設北京音樂產業園項目共建簽約儀式,繁榮首都音樂產業,服務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加強老舊廠房保護利用是一項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我們很高興能參與其中。近年來,我們也將老舊廠房作為調整城市產業結構、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空間和功能載體。尤其是老舊廠房轉型的文創園區,不僅保留了城市工業遺跡和城市文化特色,而且成為城市新的文化聚集地、創新源和新地標。在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增添了城市人文藝術色彩,提升了城市魅力。”沈陽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工業遺存 文化富礦
老舊廠房成為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金山銀山”
老舊廠房是城市文化的“文化富礦”和“金山銀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記憶,已經融入城市的血脈和居民的生活。保護好,利用好老舊廠房空間資源和文化遺產,是北京城市發展的重要選擇。隨著城市功能轉型升級,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入推進,北京市高度重視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大力推動城市風貌提升和產業升級,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經過近20年的發展,以798藝術區為標志,北京老舊廠房的文化再造經歷了從自發到自覺的探索和提升轉變過程。近些年,北京市積極加大因勢利導,特別是2017年12月專門出臺了《關于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原則和相關政策、保障措施,使老舊廠房在新時代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據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的調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騰退老舊廠房達242個,已經轉型利用的老舊廠房占地面積601萬平方米,正在轉型改造的占地138萬平方米。
朝陽區作為北京市曾經的紡織、電子、機械、化工、汽車五大工業基地,老舊廠房資源豐富。近年來,朝陽區緊緊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主動服務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總體工作思路,形成了“5544”的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的朝陽實踐經驗,即:科學把握“5大關系”,著力實施“5大舉措”,示范推廣“4種模式”,全力推進“4大轉變”。
科學把握5大關系:科學把握老舊廠房轉型發展的“園區發展與文化方向的關系、疏解與提升的關系、政府與企業的關系、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園區建設與城市人文風貌的關系”五大關系,深入推進“騰籠換鳥”,積極探索老舊廠房空間騰退再利用有效方式,加快引導存量資源功能轉型和改造升級,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推進區域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探索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
著力實施5大舉措:通過“規劃引導、政策促進、典型示范、精準服務、規范管理”等五大發展舉措,積極加大創新實踐,探索盤活舊廠房存量資源、建設文創園區的有效模式和途徑。在規劃引導上,朝陽區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要求“挖掘工業遺存的文化底蘊,加快工業廠房的功能轉型和改造升級”,統籌抓好工業遺存的改造、保護和傳承、利用工作。在政策促進上,制定“高精尖”產業指導目錄,完善支持政策,推動高端文化、產業要素落地,促進產業空間高效利用。鼓勵建設創意辦公空間、藝術館、博物館、美術館、城市書屋,支持舉辦文化節等文藝活動,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營造良好產業生態,提升發展品質。在典型示范上,注重樹標桿、立典范,充分發揮轉型成功的工業廠房品牌外溢效應和功能輻射作用,引導相關文創園區權屬單位特別是國有企業積極謀劃、主動創新、示范帶動。在精準服務上,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突出精準實效,設立100億元規模的朝陽文創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成立北京市首家文創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分中心,引進以中國版權協會、北京版權保護中心等單位為主體的國家級版權監測服務平臺,設立了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文創實驗區金融服務中心和全國首個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中心等,搭建起版權服務、協同發展、文化金融、宣傳推介、展示交流等公共服務平臺,為園區建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在促進發展的同時,加強規范管理,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共治共享,構建多元溝通交流渠道,確保文化安全和規范有序發展。
示范推廣4種模式:經過多年探索,目前朝陽區已經初步探索出工業遺存轉型的4種模式——藝術家自發聚集發展、政府提供管理服務的“798模式”;產權方與專業機構聯手打造的“751模式”;政府投資建設并運營管理的“朝陽規劃藝術館模式”;在政府引導下,由國有企業組建新的運營團隊進行整體改擴建的“萊錦創意產業園模式”,為全國老舊廠房改造轉型發展文創園區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經驗借鑒。據悉,截至目前,朝陽區已有798、751、萊錦、郎園、懋隆、恒通、惠通、塞隆、吉里、競園、齒輪場、創立方等57家老舊廠房轉型升級改造為文創產業特色園區,改造建筑規模281.7萬平方米,形成文化創新集群發展的重要支撐,成為老舊廠房騰籠換鳥、華麗轉身的典范。一批運營成熟的園區實現了運營模式、管理團隊、園區品牌等方面的輸出和推廣,例如郎園、尚8、愛工場、東方嘉誠、北服時尚產業創新園等以‘一園多點’模式,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省市建立了鏈鎖園區或合作園區,實現了園區品牌和模式的輸出,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全力推進4大轉變: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和營商營文環境的優化提升,朝陽區文化產業園區不斷升級發展,一批文化產業特色園區不斷涌現,內涵式、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成為園區發展新趨勢。結合新時期發展的新要求,朝陽區積極引導園區轉型升級發展,即推動文創園區由綜合型園區向特色化、專業化園區轉變,由封閉管理式園區向開放融合式園區轉變,由單純經營空間園區向經營園區品牌轉變,由追求經濟效益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園區轉變,成為新形勢下朝陽區文化產業園區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要求。
近年來,朝陽區以全力推動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高質量發展為重要抓手,以政策創新、文化金融、知識產權、人才服務、服務平臺等作為重要著力點,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了北京市首個《文化創意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指南》,成立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出臺了促進實驗區發展“政策十五條”,實施了“蜂鳥計劃”,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建立全市首家文創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分中心等一系列創新性舉措,推動了全區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積極推動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文化創新政策落地,允許外商投資者獨資設立演出經紀機構,吸引索尼音樂北京分公司、愛貝克斯(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落戶實驗區,標志著國家文創實驗區文化領域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工作取得實質性成果。實驗區逐步成為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新名片和引領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試驗田。
據了解,2017年,朝陽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收入3754.4億元,同比增長19.7%。其中,國家文創實驗區2017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收入1776.1億元,占北京市的1/10。2018年1-6月,朝陽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收入1716.6億,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其中,國家文創實驗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收入757.8億元。截止2018年7月底,朝陽區登記注冊的文化企業達到8.9萬家。今年上半年新增文創企業3349家。其中,新增注冊資本金5000萬元以上244家,1億元以上81家,注冊資本金合計204.3億元。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登記注冊的文化企業達到39297家,本年新增1696家。其中,新增注冊資本金5000萬元以上137家,1億元以上43家,注冊資本金合計124.4億元。目前,朝陽區已有萬達電影、藍色光標、掌閱科技、宣亞國際等194家上市文化企業(含新三版),匯聚了蜜萊塢、優客工場、微票兒、天下秀等一批“獨角獸”企業。區域內已聚集了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鳳凰集團、阿里文化、萬達文化、恒大文化、蘇寧文化、騰訊影業、愛上電視、藍色光標、掌閱科技等一批知名品牌文化企業,成為中國文化傳媒類企業最集聚的區域,朝陽區已經成為首都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核心承載區,引領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下一步,朝陽區將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落實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深入落實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整體部署和要求,努力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特別是“兩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文化創意產業引領區)建設上,求突破、樹標桿、作示范,建設成為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的核心區,引領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服務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中華文化“走出去”,為首都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作出新貢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