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小企業數字轉型
2018-06-08 18:06:31 責任編輯: 來源:互聯網
6月6日,富士康30周年慶祝會暨工業互聯網論壇在深圳舉辦。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發表講話,“富士康全力推動智能制造,盡力在中國先進實體經濟中擔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領頭羊,基于30年創新研發與精密制造的經驗積累,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工業大數據轉換為人工智能,為工業互聯網邁向第三次工業革命書寫新篇章。”他表示,富士康將響應國家號召,利用工業互聯網,對中小企業提供賦能服務。
在稍后舉行的“富士康賦能中小企業與數字經濟的結合”分論壇上,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董事長陳永正擔任主持,就富士康如何結合數字經濟,賦能中小企業,和與會嘉賓展開了討論。當日,海康威視高級副總裁、研究院院長浦世亮,合刃科技創始人、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星澤,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分析師黃樂平,釹媧創造創始人郭柳宗等人一同出席了論壇。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董事長陳永正在分論壇致歡迎辭
傳統產業智能升級要百花齊放
在海康威視高級副總裁浦世亮眼中,他的企業正在做的輔助駕駛系統、無人零售系統、機器人物流系統、超市防損系統,都屬于傳統產業的智能升級。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從生產效率的差異來看,中國制造跟美國制造的成本已只有5%的差異,因此傳統制造業的升級勢在必行。中國目前還處于弱人工智能發展階段,大部分應用以碎片化、場景化方式涌現。為讓人工智能落地,企業還需要大量場景數據,開發相應算法,將龐大的訓練系統進行優化算法迭代,解決前后端產品承載功能等難題。很少有一家企業具備所有能力,因此需要共建一個開放的AI產業生態,匯聚資源,幫助傳統企業突破數據、計算、應用三大瓶頸。
工業互聯生態圈的馬太效應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樂平,則站在人口構造的角度,解讀了實體制造和數字經濟對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影響。今天,制造業適齡人口出現下降,全國出現用人荒,人才流失等現象。另一方面,中國制造業的基礎架構目前依賴國外技術,可通過人工智能,提高國內產線效率。鑒于外國企業已很久不做制造業,產線能力較差,富士康這樣的制造業領先者將搶得先機。在大企業擁有資源的情況下,會產生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而小企業若想生存,需要依托大企業賦能。富士康有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物流、機器人的整合服務,通過合理利用,中小企業可以決定未來的走向。因此,如何擁抱工業互聯網時代,是所有中小企業面臨的課題。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樂平發表專題演講
中小企業數字轉型中的陣痛與機遇
圓桌會議上,參會的中小企業主們就轉型中遇到的困難,富士康可提供的解決方案展開了暢談。釹媧創造CEO郭柳宗表示,對于新創公司,往往會面臨資源整合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能是致命的。
而小企業在向中型企業過渡的過程中,也時刻面臨抉擇和取舍,前有行業巨頭的壓力,后有新進者追趕。通過“借力”富士康,中小企業可獲得定制化解決方案與資源配備,在產業鏈中鞏固各自優勢,補強“護城河”,為今后深耕于各自領域提供保障。同時,企業的創新優勢不會永遠保持下去,只有將數字經濟結合原有的核心競爭力,才能讓小型企業成功升級。
釹媧創造創始人郭柳宗剖析中小企業轉型痛點
此外,富士康的人才培養也成了熱議的話題。合刃科技創始人王星澤認為,現在的企業需要跨部門復合型人才,還要有工業操作的經驗,導致汲取人才成本過高。但富士康可以通過工業互聯網學院,自主培養大批新人才,工業互聯網學院也將成為新時代的“黃埔軍校”。在未來,富士康將作為人才孵化器,扶持樣板企業,形成教學相長,合作相長的模式。
中國目前有1800余萬中小企業,基數龐大。在日新月異的產業變革中,為求生存,他們亟需走上產業升級和數字轉型的道路。而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則是前人種樹,后人乘涼,通過平臺提供的產品、設計、物流、創意等一攬子解決方案,幫助中小企業緩解了試錯的陣痛,讓他們能夠集中自身優勢,更好滿足大眾對衣、食、住、行,還有精神層面的多元化需求。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