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跡天氣“觀云識天”精準識別 “哪片云會下雨”
2018-05-25 22:58:06 責任編輯: 來源:互聯網
深耕氣象領域多年的墨跡天氣正在將AI技術應用于傳統的氣象領域,讓天氣預報不再僅僅是某天某地區的預報,而變成某個街區兩小時內的短時預報。而墨跡天氣的短時預報的精準度也正在提升。除了將AI用于短時預報外,墨跡天氣還推出一項新功能:觀云識天。
這種功能對于喜愛戶外運動的用戶尤其友好。簡單來講,就是用戶在任意地點掏出手機,對準天空,通過墨跡天氣的AI技術,以通過分析云彩的情況來預測天氣,也就是,墨跡天氣的這項“黑科技”幫助用戶實現了知道“哪片云彩會下雨”。
說起來簡單,但是如何才能實現“觀云識天”呢?簡單來說,需要三個步驟。
首先,需要高質量的分類數據集。墨跡天氣搜集了超過3萬張實景云的圖片,并從這3萬多張云圖中過濾掉質量差的、重復的云圖,最后精選了超過1萬張云圖的標本。
其次,把這些云圖進行分類。國際上,通常將云分為低、中、高云和直展云。由于云的變化多端,即使是有專業背景的氣象觀測員,標注出來的云圖類別可能也會有差異。因此,對不同云的分類、“打標簽”,成為最耗時間、難度最大的事。
最后就要交給“機器學習”。也就是說,要讓計算機自主感知每一種云之間的差異,并進行識別。
當然,除了能夠觀云識天, AI技術預知霾何時來、何時消也將會實現。
墨跡天氣除了提供短時預報等更加精準個性化的功能外,還在空氣質量預測上取得不錯的成績。
2017年4月1日至6月14日的累計監測數據顯示,墨跡AQI預報準確率累積均值遠遠高于同類競爭者。其中提前1天的預報準確率均值高達75.4%,而同類競爭者僅為60.3%;提前2至5天的預報準確率均值分別為61.7%、59%、58.4%、58.8%,準確率均明顯在同類競爭者之上。
無論是“觀云識天”還是AQI預測,除了AI技術強大的功能外,還有就是需要海量的氣象數據,這是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條件。
墨跡天氣除了與專業氣象機構 (如美國氣象局的 GFS、歐洲氣象局的 EC 及中國氣象局)合作,每天獲得500G量級的數據之外,還在2012年上線的時景社區,這也成為墨跡天氣氣象數據的主要來源之一。墨跡天氣擁有超過5億用戶,每天在時景社區內約有數十萬張天氣照片上傳,這樣海量實時、真實的氣象數據圖片資源已達億級。海量的數據和豐富的氣象知識為AI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條件,這也是墨跡天氣能夠實現精準氣象預報的基礎。
也許未來,隨著AI技術的發展,有一部手機就能做氣象專家的夢不遠了,用戶不但可以觀云識天預知何時下雨何時雨停,還可以知道霧霾何時來襲何時消散。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