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抱團"逼宮"見成效 車企大多承諾給補貼
2015-01-19 16:14:08 責任編輯:劉俊 來源:北京青年報
車企反饋不一 大多承諾給補貼
在收到經銷商的訴求后,寶馬中國迅速做出反應,給予經銷商共計51億元的補貼。受寶馬“補貼事件”影響,奧迪、奔馳相繼主動對經銷商進行了補貼,以緩解其銷售壓力。有媒體爆料,凱迪拉克也將于下月宣布關于經銷商補貼的利好消息。
相較以上積極示好的車企,一汽豐田卻表現得模棱兩可。針對索要22億元補貼,一汽豐田并沒有正面回應,而是稱,其在2014年已經支付經銷商單車綜合補貼達5640元,返利水平達10.6%,傭金提升了0.2%至0.4%,總計33億元。這也意味著虧損過冬的一汽豐田經銷商仍未拿到廠商補貼。
同樣虧損嚴重的進口大眾、保時捷等品牌經銷商也在漫漫求補貼路上,截至目前,他們仍未收到來自廠家的回復。
優化考核體系適量下調目標
“向廠家要補貼是逼不得已的行為,其實我們更希望他們能根據市場環境,調整銷量目標以及考核制度,從良性競爭的角度做出點變化。”一豪華品牌經銷商負責人表示,“補貼解決不了根本,如果沒有質的改變,未來經銷商的生存會變得更加困難”。
對此,也有部分車企意識到經銷商的真實需求,紛紛做出改變以緩和與經銷商間的關系。如除了發放20.5億元的補貼,奧迪還決定于今年建立以支持為導向的新商務政策,建立結構簡單、優化的經銷商考核體系,讓經銷商較容易的拿到返點,鼓勵銷售。
一汽豐田雖未對是否補貼正面回應,但早前,他們曾表示已經通過下調銷售目標、控制銷售渠道的增加、廠家租借倉庫承擔了3萬輛庫存等手段給予經銷商“治本”的“補貼”,可旗下經銷商對此好像并未領情。
中國市場不是搖錢樹 還需理性競爭
近十年來,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快速增長,導致各國汽車制造商逐步依賴中國市場,以此提振自身銷售和股價,“比如大眾,現在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等銷售停滯不前,在歐洲又只能實現微幅增長。只能不停通過給中國市場加任務來保證全球銷量不跌。”一資深人士向媒體表示。
“雖然中國仍然承擔了汽車巨頭全球銷量比拼的重要職責,銷量導向在短期內難以更改,但也希望車企能擺正心態,不要拔苗助長,影響與經銷商的關系。”上述人士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