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理財:金融科技企業要懂得規避風險
2018-08-30 14:07:12 責任編輯: 來源:互聯網
金融科技的概念,不論在金融界還是學術界,都曾對其定義進行深入的討論。目前較為公認的一種定義是,金融科技是一種金融產品和模式,是科技在金融上的應用,其最終落腳點是金融。
在金融科技的定義上談金融科技公司,卻不能將落腳點放在金融行為上。金融科技公司的工作的重心應該是科技,即進行金融科技的研發以及二次應用的開發,這一概念囊括了所有從事金融科技研究的科技機構。金融科技企業對于金融科技的研究,不僅要注重技術創新,更要時刻懂得規避風險。簡理財通過調研、總結,將金融科技風險特點和應對策略歸納如下:
1、風險擴散快。金融科技是建立在互聯網、大數據的基礎上的,其業務的開展更是依賴基于金融科技的信息技術平臺和系統。傳統的金融業務出現問題,在發現錯誤之后能夠留有一定的時間進行局部的處理,避免大范圍問題的出現。而金融科技的風險一旦爆發,會迅速進行傳播,傳播速度遠遠大于傳統的金融風險。針對該特點,簡理財認為,金融科技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自律機制,完善風險監測功能。具體來說,金融科技企業應該積極主動的規范創新行為、約束市場活動,確保用戶的權益不受損失。
2、監管困難。金融科技的落腳點是金融行為,監管對象應該是金融行為者。金融科技的風險是科技運用在金融行為之后產生的。這樣的模式下,金融科技的監管主體便會出現不明顯的情況。由于很多金融科技企業的行為都是基于互聯網和數字化的,就會導致金融科技企業與金融管制機構的不對接,使得風險發生的概率增加。簡理財認為,金融科技行業應該被納入金融行業的監管一致性當中,在推崇市場自律的前提下,既要依靠中央監管,還要進行地方性金融機構的分級監管,要把每個環節全部打通,形成綜合性的監管生態鏈。
3、影響范圍廣。金融科技企業的創新和多元化,使得其金融行為以不同的金融形式來呈現。復雜的網絡平臺,線上線下的產品服務,大量的數據重疊,使得金融科技的風險一旦爆發就是大范圍的,簡理財認為金融科技公司應該加快與國外相關經驗技術的交流和引進,從全球化的角度來把握金融科技風險趨勢。
免責聲明: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及觀點,該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我們將不承擔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