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業興融:利農政策下農村合作社穩步發展
2018-08-24 16:04:49 責任編輯: 來源:互聯網
日前,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資本下鄉,讓資本扎根土地、服務“三農”,是實現這一要求的必要之舉。大國小農,是中國農業的基本面,決定了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努力方向。
也正因如此,中業興融互聯網金融平臺(以下簡稱“中業興融”)牢牢把握中央精神,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農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農民利益不受損, 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為農村居民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解決融資難題。中業興融助力解決“三農”痛點,穩步踐行普惠金融理念,并在此前提下開設了一檔資產記錄欄目《阿融巡風控》,走進農戶,為用戶帶來第一手的資產全景介紹。
本次,中業興融的“風控巡查官-阿融”就去到了一家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
了解“阿融”的來訪用意后,合作社-劉師傅大方的說起了這些年合作社的發展。
“我們這個蔬菜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三月,當時成立的人數有13人,注冊資本14萬,現在成員已經增加到了121人,注冊資本110萬!種植面積4000多畝,一共有8個生產基地”。說起這些年合作社的發展情況,劉師傅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一種自豪感。
在發達國家,農民合作社在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國目前農業的現代轉型面臨著“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形式,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就顯得尤為迫切,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轉型的過程,也是一個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 。
對此,劉師傅深表贊同“以前這里種植品種比較單一,后來合作社黨支部帶領黨員先后到了山西運城、臺灣、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等地實地考察,引進特色種植和種植技術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說合作社現目前主要種植的意大利生菜、上海青等油菜類一年能夠生產7到8茬,這些蔬菜品種產量都比較高,單畝地產量能達到兩噸”。
技術發展是好事,政策紅利同樣重要。在合作社補貼這塊兒,根據《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有關情況。國家新增的農業補貼將向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適度傾斜。從稅收優惠、土地流轉補貼、購農機補貼、種糧補貼、以及專項扶持方面均有體現。
大好政策下,劉師傅也在不斷改善種植技術和引進特色種植。“去年開始,我家開始引進種植黑花生,經過測試之后,產量還是比較不錯的,每畝地可以產一千三四百公斤,由于黑花生富含花青素,含硒量較高,有抗氧化、防癌抗癌的作用,口感也很不錯,所以單價也比較高。”
在中業興融,像劉師傅一樣的農戶還有很多,他們的經營規模或大或小,資產情況或多或少,有個人經營也有群體合作,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通過努力勞動實現財富收獲。中業興融專注于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通過對缺乏信用記錄的農戶進行授信和小額貸款支持,建立農戶信用記錄。讓所有守信的農戶能夠有專業的融資渠道,滿足農戶資金需求的同時助力加快農村與農業現代化發展。想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阿融巡風控》~
免責聲明: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及觀點,該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我們將不承擔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