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投資理財:我為什么堅持重倉配置P2P?
2018-06-21 11:03:21 責任編輯: 來源:互聯網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P2P網貸行業發生了諸多負面事件,比如從月初到現在連續幾家平臺清盤退出,其中不乏有國資控股的強背景平臺;比如P2P備案確已延期,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稱完成備案工作“年內還不行”;再比如端午節前一家在業內知名度很不錯的平臺借口系統升級,突然爆雷了,現辦公場所已被警方查封等…
不少P2P投資者,擔心備案前出現的這一波爆雷潮波及到自己,紛紛選擇下車,像筆者的一個朋友,三天之內便把放在網貸平臺中的錢撤了個干干凈凈(幸而他投資的都是流動性比較高的平臺),并聲稱“P2P合規工作落實到位之前再不投網貸”。
而且他不單自己要下車,甚至還勸我一起下車,不過我鄭重考慮過后,拒絕了,現如今我的理財資產,將近50%都在P2P,占比是所有投資渠道中最高的。他十分不解,“你不怕賠個底朝天嗎?”
筆者自然是不樂意賠錢的,畢竟又不是暴發戶,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那么為何P2P理財行業看起來還比較亂,筆者卻不愿意離開呢?原因有三:
1.任何投資理財市場,都有風險。股票基金黃金期貨就不說了,有賠有賺很正常,銀行理財原來還保本保息,現在也朝著風險自負的基調發展了,就算不投資錢放儲蓄或買貨基,也還是有資產貶值的風險,舉個簡單的例子,十年前的一萬塊和今天的一萬塊,購買力是一樣的嗎?當然不是。所以,總歸要承擔風險的,躲避不是根本解決方案,平衡風險和收益才是正解。
而且,我投資P2P的錢,都是閑錢,沒什么既定用途,退一步講,就算P2P理財虧損,也不會對我的生活產生特別大的實質性影響。更何況我在不同背景、不同業務但排名大多比較靠前的平臺進行了分散投資,目前來看,這些平臺備案前全部出問題的概率,大概和買彩票中獎差不多。
2.P2P具有明顯的收益優勢。目前行業年化回報在6%—13%之間,比如筆者在投的宜人貸,散標收益12%,愛錢進,散標收益10.3%,三益寶,項目收益12%,經過加息、投資返現等正常的營銷活動,P2P投資收益可達到8—14%。還是常見的那幾個理財渠道,對比一圈,P2P處于偏高水平。風險既存,但分析過后投資P2P仍是個劃算的生意。
3.筆者有屢試不爽的篩選優質平臺技巧。了解背景是一方面,當下更重要的是看其合規性,包括是否符合限額規定,是否上線銀行存管,是否獲得三級等保,是否有完善信披,不低的監管門檻會過濾掉一大批平臺。完善的風控保障也不必可少,如貸前項目如何過審,貸后怎么降低逾期壞賬后的用戶損失,這都是需要考察評估的。
此外,筆者還堅持三不投:收益日化、月化平臺不投;長期高返平臺不投;未上線存管平臺不投。截至目前,本人僅在最初接觸、對P2P理財不甚了解時小踩雷一把,其后增收都很順利。
當然,筆者不是在鼓吹大家一股腦再扎入P2P投資,倘若你能承受理財風險并做到理性投資,P2P眼下還是一個不錯的資產保值增值渠道,你覺得呢?
聲明: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及觀點,該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我們將不承擔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