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價格戰迎冷冬期 除了價格你還靠什么
2014-04-08 14:18:52 責任編輯:張澤偉 來源:中國家電網
這些年,價格戰與電商一直捆綁在一起,似乎成了電商大佬們的御用營銷手段。頻頻出現的價格戰,早已使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智和麻木,噱頭式的價格戰已迎來冷冬期。除了價格,電商你還靠什么?
消費者青睞物美價廉的消費模式
國內電商市場目前還處在拼價格、規模放量增長的階段,電商之間的價格戰大部分都像在上演“狼來了”的故事——喊了半天“比價、讓利”的口號,“團購、秒殺、返現”等等詞匯的大肆宣傳好似開啟了一場“造福于民”的消費盛宴,但最后的讓利卻微乎其微。打價格戰要有真實惠,用好的產品質量和服務體驗去贏得客戶的信賴,物美價廉才是消費者青睞的消費模式。
發力用戶體驗 服務多樣化
在激烈的電商大戰中,產品、價格和服務是勝敗的關鍵因素。隨著產品同質化的愈演愈烈,除了價格,電商能尋求差異化的就只有服務了。通過服務創造差異,創造更多附加值,是電商未來的發展出路。
據了解,目前電商服務主要集中在虛擬運營與物流兩個方面。自去年工信部發布《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后,移動轉售業務成為電商的爭奪重點。近日,京東、國美、蘇寧等電商相繼發布虛擬運營品牌和套餐思路,相對于中國聯通68元和中國移動78元的4G門檻,蘇寧、國美等電商借助送流量、送積分等資費“暗降”形式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除了加碼虛擬運營服務,今年電商在物流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京東聯合萬家便利店推出“最快15分鐘送達”物流服務,國美推出大家電“一日三達”、“定時送”以及“晚就賠”等特色物流服務,并承諾只要超過一日三送的規定時間,即向消費者一次性賠償200元。蘇寧易購也在全力加快物流基礎終端建設,全力將目前的“一日兩送”升級為“一日三送”。
電商需改變經營策略 尋求核心競爭力
國內電商普遍缺乏創新、核心競爭力,只能靠頻繁打價格來吸引消費者,但弄虛作假流失的也是消費者,再加上我國又尚未制定電子商務法律制度和專門保護消費者在電商活動中權益的法律法規,這一漲一消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此電商大佬們不妨借鑒外國電商的成功經驗,取己之長、補己之短。
以亞馬遜為例,它在不斷摸索創新,例如發現可以賣電子書方便讀者,便推出了Kindle電子書閱讀器,隨后又圍繞Kindle發展了KDP服務。它圍繞“用戶至上”不斷去預測并分析消費者的需要。反觀國內的電商除了不斷升級價格戰,便是引進更多同樣的品種,從賣書到賣家電、再變成“百貨超市”,最終就成了每家都一個樣。電商巨頭們,尋求創新、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通向成功的康莊大道。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