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虧越投 鋼企為何愿做“冤大頭”?
鋼鐵行業產能過剩
都說沒人會做虧本的買賣,然而,鋼鐵行業陷入虧損,國內數千家鋼鐵企業卻選擇繼續投資。原因何在?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中國鋼鐵業就陷入了全行業虧損,今年一季度同樣如此,且鋼鐵上市公司虧損進一步加劇。今年一季度,韶鋼松山預虧3.3億元,華菱鋼鐵預虧6.9億~7.3億,鞍鋼股份預虧18.88億元。
在慘淡的現實面前,鋼鐵產能卻不減反增,各大企業都在拼命投資新增產能。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粗鋼產能已達9億噸左右,創歷史最高紀錄,與6億多噸的需求相比過剩三分之一。
“發改委已經承認了中國鋼產量達到了9億噸。現在矛盾出現在經濟降速,產能問題成壓在鋼材市場上的一把利劍,鋼價漲上來,產能釋放又給壓下去。”昨天在“我的鋼鐵”鐵礦石會議上,上海鋼聯副總經理賈良群這樣評價當下的鋼鐵市場。
過去幾年,國家相關部門一直在強調鋼鐵產能過剩,為了嚴控產能,將鋼鐵列為幾大產能過剩行業之首,可是幾年過去了,產能調控卻越控越多,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2005年以來開工建設的3.57億噸的產能中,未按規定取得國家核準的占79%。
這意味著,中國鋼鐵業的投資嚴重失控。即便發改委已經意識到大量的項目未經批準違規建設,卻沒有對這些項目做出相應懲罰,進一步縱容了產能的擴張。產能過剩限制政策形同虛設。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昨天在“我的鋼鐵”鐵礦石會議上稱,以前為了控制產量,協會下指標給鋼企,雖然大家都簽訂了責任書,但大多不遵守。
既然鋼廠不賺錢,緣何還要繼續投資?“現在的產能都是之前作的決定,在作決定時,至少是預期能賺錢。”有業內分析人士這樣解釋目前的“怪現象”。
鋼廠則有另一種理解。河北一家大型鋼鐵企業中層人士稱,產能擴張主要有兩類情況,“一類是國有鋼企,國企領導要的是政績,產能擴張有政績,虧或賺與自己無關,領導的錢不少拿;另一類是民營企業,通過各種手段,實際上一直在盈利,他們借了錢再建設,逼得他們不得不生產,另一方面,產能搞大了將來賣出有資本。”
政策也在刺激產能越調控越多。這位鋼廠的人士稱,“按照政策,小的高爐要淘汰,鋼廠又不能不干,只好準備上大高爐,最后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讓中國鋼鐵走上一條不歸路。”
雖然政策要求企業上新的高爐時進行產能等量置換,可現實是,鮮有企業按照等量置換的方式上新高爐,一般都是擴大產能,同時盡可能推遲淘汰原有的小高爐。
其次,對于一些鋼鐵企業老板而言,“做了多年的鋼鐵只會干這個行業,在還有利的情況下不想轉型。”
“有很多人對后期還存有幻想。”王曉齊說,全國鋼企550多家,鐵企業有770多家,軋鋼企業有3000~4000家,鋼企困難,鐵礦石漲價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作為成熟的產業鏈,應該把生產的東西順利賣出去,“鋼企這么多,上游的成本沒法傳遞到下游,能不困難嗎?盲目進入的鋼企不要指望在鋼鐵行業賺大錢,該退出就退出吧。”
然而現實是,后進入鋼鐵業的一些民營鋼企盈利能力明顯好于現有的國有鋼企。按照上述河北鋼企的人士介紹,“現在的市場是國企賠錢的時候,民企能賺錢,等國企要賺錢的時候,鋼材價格就要回頭,因此未來國有鋼企賺錢機會很少。”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超支化納米水性防腐涂層基材(特種工業用)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附市場規模
涂層布是一種在布料的基礎上采用特殊工藝涂布一層具...[詳細]
- 張維佳:2025年中國電線電纜價值鏈分析
- 袁業:2025年全球城市供熱發展現狀分析
- 黃纓杰:【最全】2025年硅鋼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吳小燕:【干貨】2025年紡織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蔣金成:2025年中國啟動型鉛酸蓄電池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證券行業全景圖譜
- 穆曉菲:中國飼料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前瞻產業研究院:【球閥】行業市場規模:2024年全球球閥行業市場規模約140億美元 亞太市場占比約40%
- 蔡志濠:福事多蜂蜜果茶全國銷量第一,首創可以嚼著吃的蜂蜜果茶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