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業過度競爭 面臨清理洗牌
擔保行業“優勝劣汰”
銀監會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融資性擔保行業資產總額9311億元,同比增長57.2%;凈資產總額7858億元,同比增長63.8%。在保余額總計19120億元,同比增長39.1%,其中融資性擔保16547億元。
然而,進入今年以來,擔保公司的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受宏觀經濟形勢下滑、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不足的影響,各地擔保公司的業務量大幅萎縮。
廣東信用擔保協會執行會長李思聰表示,廣東信用擔保協會近期做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珠三角地區的擔保公司總體業務量下降了25%~30%左右。
“一方面,的確是今年宏觀經濟環境太差,而擔保公司又是處于‘一線’,跟實體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不足,擔保公司也就很難有業務。”他指出。
李思聰認為,另一方面則要從擔保行業自身找原因。從2010年開始發放融資性擔保公司牌照至今不過短短兩年,擔保公司的數量急劇增加,而這其中的確良莠不齊。
“有一部分是沒有能力做擔保業務,例如拿不到銀行業金融機構授信的;還有一部分則是借著‘擔保’的幌子來做其他業務的。”他認為,從這個角度而言,有關部門清理整頓擔保行業是有助于這個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的。
而北京信用擔保業協會會長李世奇表示,今年北京地區擔保機構的業務量也有所下降,尤其是大部分民營擔保機構,被銀行業金融機構暫停了合作之后,業務開展嚴重受限。
“但目前來看,北京擔保行業總體風險可控,運行良好。上半年北京擔保行業的代償率并沒有出現大幅的反彈,仍控制在1%以下。”李世奇指出。
但他也表示,擔保機構“優勝劣汰”也是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而擔保公司想要存活下來,必須提高自身的風險防控能力,并堅持合規經營。
盼望“理性”淘汰
盡管多位受訪擔保業人士均表示了對此番行業清理的肯定,但他們也不約而同地表示出了對“過度”整頓的擔憂。
上述廣東某擔保公司董事長認為,當前處于一個非常時期,整體的宏觀經濟環境都不好,如果在這個情況下對一個行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可能會“誤傷”一些原本資質還不錯的擔保公司。
“本來受到廣東華鼎、創富擔保事件的影響,絕大多數民營擔保公司跟銀行的合作都被暫停了,擔保業已是風聲鶴唳,如果這個時候再大規模地整頓無異于雪上加霜。”他如是表示。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廣東的民營擔保公司占到了95%以上,每年擔保額平均也有7000億~8000億元,在過去幾年中,給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不能經濟形勢不好了,就認為都不行了。”
在他看來,盡管有少數擔保公司存在違規經營,但大部分還是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現在中小企業都在過冬,如果擔保機構都垮了,它們也會更難熬啊。”
事實上,作為中小企業和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橋梁,擔保公司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的確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1年末,中小微企業融資性擔保貸款余額9857億元,同比增長40.5%。
其中,中小微企業融資性擔保貸款占融資性擔保貸款余額的77.3%,同比增加0.4個百分點;中小微企業融資性擔保在保戶數17萬戶,同比增長20%。
而以浙江省為例,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公布的數據,截至去年末,浙江共有融資性擔保機構676家,全省擔保機構累計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總額3454.1億元。其中,去年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總額1131.08億元,同比增長86.08%。
而浙江去年在保的15.2萬家企業中有80%以上是小微企業,平均每戶企業擔保余額61.83萬元。同時,通過擔保獲得融資的8.01萬家制造業企業,去年新增了26.05萬人就業,新增利稅76.3億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