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醞釀大部制改革:食藥監管或將整合一體化
地方試驗有空間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和藥品管理法規定,食品和藥品的安全管理實行的是地方政府負總責的原則,意即實行地方分級管理的屬地原則。在這種模式下,地方政府在接下來的機構改革中發揮創造性改革的空間很大,不一定完全根據中央的模式一刀切,但是總的思路還是要進行部門和職能的整合。
有學者認為,地方政府負總責的要求,從理論上說可以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也可以實行省以下屬地管理。“最理想的方式是省以下能夠實行垂直管理,但除非修法,絕對不可能實行中央垂直管理。”
事實上,在監管體系整合方面,一些地方已經走在了中央的前面。例如陜西渭南則將農業、工商、質監、衛生、畜牧、水產甚至林業、環保和城管等部門所有有關食品安全的職能整合在一起。深圳設立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則將工商、質監、知識產權監管職能統一在一個機構下,并下設一個二級局負責食品安全監管。
如果借鑒上述地方的經驗,除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之外,工商、質監、知識產權等市場秩序方面的監管職能亦可整合。不過,國家質監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參照深圳模式構建大監管的思路也得到了熱烈討論,但目前尚未看到高層就此作出指示。
民政部社會管理擴權
按照主流理念,現代政府主要從宏觀層面承擔四大職能,即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對于中國而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兩部分與民生最直接相關的領域,管理經驗并不是很豐富。
其中,“社會管理”到底中央是哪個部門在管?十八大報告的表述是“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共參與和法治保障”,這21個字實際上明確了我國整個的社會管理體制。
在本輪改革中,民政部門如何承擔這方面的職權?學界推測,一個總的思路是民政部門要把社會管理做大做強做深做實,但具體機構會怎么安排,還需要進一步討論,其變數可能會比食藥安全監管體系的變數更多。
除了民政部門擴權外,亦有專家認為,中國認監委和國家標準委可能整合組建國家認證和標準化管理局,商標局和商標評審委劃入國家知識產權署。
關于本輪政府機構改革的基調,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本輪改革不會像2008年大部制改革那樣進行大規模、大面積的改革,而主要是進行微調和深化,要達到放權、分權以及權力轉移的目的,從而使各級政府尤其中央政府各個機構的職能、權力邊界劃分更為清晰,行政效率更高。這也符合十八大報告中“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的總體原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