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開發商效益普遍下滑 去年棄風損失50億
國內明顯出現棄風現象始于兩年前,據業內報告顯示,去年,風電業因為限電“棄風”損失可達50億元以上,約占風電行業盈利水平的50%,2011年風電開發商效益普遍下滑。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0年中國風電累計吊裝風電機組44.73GW,但能夠并網的僅有31GW,有13.66GW吊裝風電機組無法并網,占風電總裝機的31%。同時東北、西北地區風力發電項目頻頻被限制發電,造成被限電和“棄風”。
2011年,機組無法并網現象得以緩解,到2011年年底,中國風電累計吊裝風電機組56.49GW,并網容量為47.84GW,其差距僅為8.65GW,相比2010年已有改觀。其中新增并網部分為16.53GW,與當年吊裝容量相差無幾。但限電“棄風”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特別是在中國東北、西北地區,風電被大規模限電“棄風”現象更加頻繁和常態化。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011年全年限電“棄風”量超過100億千瓦時,相當于損耗330萬t標準煤或向大氣排放1000萬噸二氧化碳。2011年風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大幅下降。全國并網風電裝機的機組利用小時數從2010年的2047小時下降到2011年的1903小時,減少了144小時,減少比例為7%(當年火電同比上升263小時)。參與電網調峰和被限電“棄風”是重要原因。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稱,2009年以來,由于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甘肅等風電大省(自治區)本地風電消納能力不足,外送通道不暢,伴隨著風電開發規模的快速擴大,風電窩電的波及范圍和嚴重程度也隨之加大。
然而從2011年情況看,上述4個風電大省(自治區)的限電比例均接近或者超過了20%。此外,這些限電“棄風”嚴重地區風電的電量比例與國外相比依然相對較低。丹麥、德國和西班牙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的比例分別達到40%、15%和20%,電量則分別占到了22%、10%和18%。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不含港、澳、臺)全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7.63GW,中國風電市場在歷經多年的快速增長后正步入穩健發展期。全國累計裝機容量62.36GW,繼續保持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第一的地位。至2011年年底,中國有30個省、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有了自己的風電場,風電累計裝機超過1GW的省份超過10個,其中超過2GW的省份9個。領跑中國風電發展的地區仍是內蒙古自治區,其累計裝機17.59GW,緊隨其后的是河北、甘肅和遼寧,累計裝機容量都超過5GW。預計2010—2015年,中國年均風電裝機15GW,其中陸上風電約14GW/a,海上風電約1GW/a。
報告指出,在中國風電基地集中的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雖然風電并網的速度不斷加快,但是并網困難問題依然存在。并且由于電網企業對風電裝備技術條件要求提升,風電并網開始從物理“并網難”,向技術“并網難”轉化。同時“棄風”成為了風電發展的新難題。
從表面上看,風電場建設周期短,而電網建設則相對復雜,難以與風電場的建設同步完成,從而帶來了“棄風”及風電消納困難等問題。但更深層次來自于風電業本身變化不定的特點, 電力系統未做好安排。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