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雙反 光伏業投資格局逆轉
從歐盟決定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立案這一天開始,國內光伏也最黯淡的日子就到來了。雖然商務部已決定派遣高規格的代表團訪歐,最大限度地保護中國光伏企業的利益,但中國光伏企業已主動展開自救,從積極準備應訴到開發新興市場,光伏企業的命運與產業的投資格局在這一瞬間面臨逆轉。
積極應訴掌握主動權
今年5月,美國對我國光伏業進行了“雙反”調查,對多家中國企業作出了征收31%~250%反傾銷稅的初裁。美調查尚未結束,歐盟于9月初宣布對中國光伏電池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且調查產品的范圍有所擴大。
與美“雙反”僅針對太陽能光伏組件產品不同,歐盟的調查范圍包括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的全產業鏈,這使得中國光伏企業規避懲罰性關稅的難度大幅增加。數據顯示,我國的光伏產品有70%左右出口到歐盟,歐盟的此次“雙反”立案猶如懸在中國光伏企業頭頂的一把利刃。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歐盟“雙反”調查中,調查機構將向每家曾出口歐盟的中國光伏產品企業發出調查問卷,填寫問卷即為應訴。在收到問卷后,歐盟將抽取5~8家企業進行現場核查,被選中的企業即為樣本企業,可以獲得單獨稅率。如果有未被抽中的企業認為自身值得更低的稅率,可主動應訴向歐盟申請單獨稅率。其他沒有被抽中或主動應訴的企業,則實施樣本企業稅率的加權平均值。
發起反傾銷調查的一方通常會選擇規模較大的公司進行現場調查。不過,由于選取樣本公司的過程中,中國的主管機構也有發言權,因此為了能有獲得單獨稅率的機會,一些非行業龍頭光伏企業正在尋求通過政府的幫助來獲得單獨稅率。
近日,江蘇輝倫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向江蘇省商務廳提交了一份匯報,希望江蘇省商務廳和國家商務部幫助公司進入歐盟的樣本公司名單,或者在輝倫太陽能主動應訴時敦促歐盟接受公司的主動應訴。
“公司已經聘請了律師,一定會積極應訴。成為樣本公司或者主動應訴,才能盡可能掌握制定稅率的主動權。如果不應訴,可能會面臨懲罰性的稅率。”輝倫太陽能市場部經理袁全說。
與全產業鏈公司不同,輝倫太陽能專注于光伏組件的制造,未進入上游的硅片、電池片領域。正因如此,在多晶硅價格暴漲暴跌中,輝倫太陽能沒有受到太大沖擊,而是成為光伏行業中為數不多的盈利公司。如果歐盟反傾銷稅按照行業內虧損的企業制定,對輝倫太陽能來說并不公平。
處于行業領導地位的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也在積極準備應訴。“我們也在申請單獨稅率,我相信很多光伏企業都在這樣做,企業都希望掌握主動權。”該公司總裁助理、法務總監陳卓說。
開拓新興市場
除了爭取單獨稅率,許多企業同時也在考慮開發新的市場,以此應對歐盟反傾銷的壓力。目前,我國大量光伏企業都將新興經濟體和國內市場作為了開發重點。
陳卓透露,其所在的英利綠色能源針對開發新型市場的戰略調整早已展開。
而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戰略重點則是國內市場。該公司全球品牌總監錢晶介紹說:“2011年公司銷售額為70多億元人民幣,海外市場占比80%以上,其中歐洲占到海外市場的絕大多數。但今年第三、四季度,預計公司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銷售將平分秋色。”
當然,國內市場也絕非坦途一片,制約中國光伏發電市場的瓶頸是缺乏成熟商業模式和電網消納能力不足。此外,在同等的補貼條件下,電網消納能力強、用電需求大的東部地區卻存在光照條件差、土地成本高等問題;用電需求較小的西部地區反而光照資源好,土地成本低。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晶科能源已積極開發中國、印度、東南亞、南非等新興市場。“這樣會減小歐洲‘雙反’對我們的影響,預計新興市場也將成為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錢晶說。
為搶占先機,一些光伏企業還計劃將部分產能轉移到新興市場。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說:“硅片、電池片環節對用電安全的要求極高,很多光伏企業轉移到新興國家的是后道的組件工序,不太可能轉移硅片、電池片產能。由于歐盟反傾銷針對整個產業鏈,因此只轉移后道工序并不能規避反傾銷稅。光伏企業海外設廠的主要目的在于貼近市場,增強在新興市場的交貨能力和及時性,并以此搶占市場。”
投資格局逆轉
面對歐盟的“雙反”,國內光伏企業縮減產能已不可避免,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開始退出光伏制造領域,轉而投資光伏電站項目,一方面消化過剩產能,另一方面也能獲得相對穩定的回報。
日前,新大新材公告稱,將聯合其他企業在遼寧省朝陽縣建設裝機容量約400MW的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項目,總投資約80億元,在“十二五”期間分批分期進行開發建設。
新大新材是晶硅片切割過程中重要功能性材料的供應商,與晶硅片生產企業保持著密切關系。新大新材表示,此次在光伏行業終端進行布局,使公司成為下游企業的客戶,能擴大公司目前產品的市場空間。
此前,超日太陽、東方日升、向日葵、海潤光伏和航天機電等光伏行業中的制造商也已紛紛切入光伏電站領域。
國家對光伏電站項目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予以鼓勵。據國家能源局9月12日印發的《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底,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目標為2100萬千瓦以上”。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其實為“十二五”太陽能裝機容量留下了上不封頂的口子。
而低端的光伏制造業則是資本撤離的重災區。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江浙地區目前已有不少規模較小的光伏企業關門歇業。江蘇省規模較大的中盛光電集團也已宣布關閉硅片工廠,原因是嚴重虧損。
上市公司中此類情況也不鮮見。大族激光已宣布剝離光伏資產,光伏行業中的天通股份,其近期公布的定增方案中沒有列入光伏募投項目。業內人士表示,歐盟的決定,將使大批中國企業退出歐市,行業整合潮也將到來,這是挑戰,也是一次機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