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將建灣區科技與金融產業集群 躋身世界創新中心
深圳高新區的虛擬大學園區,是觀察深港合作的重要窗口。這里分布著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眾多香港知名高校的深圳產學研基地(中心),正成為深港聯合創新的集聚地。而灣區經濟概念的提出,則為這些香港高校的深圳研究院帶來了發展的新動力。
截至目前,香港院校在深圳設立科研機構72家,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室8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家,深圳市重點實驗室7家,投入約1.91億港元;注冊企業13家,注冊資金約2.9億港元。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商務創新及全球化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稱,深圳香港都有自己的優勢,可以取長補短。比如,“香港的科技人才不足,而深圳科技人才很多;香港在國際化上更加成熟,深港合作將提升灣區經濟的國際影響力。”他同時指出,深港合作發展灣區經濟,要有清晰的目標,解決具體的問題。“世界上其他灣區都是同一個區域、同一個政府,深港間體制不同,相信一定會有更多更大的創新空間。”
海洋產業灣區經濟躍入“深藍”
數月前,中央提出中國愿與東盟國家共同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深圳是亞洲最大的陸路口岸,同時有海港、空港、信息港聯動的優勢,深圳通過灣區經濟,可望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綜合開發研究院博士胡振宇指出,“海上絲綢之路”不只是一個通道,更重要的是,通過海洋實現產品、文化、思想的交流和融合,而深圳要成為其中的一個凝聚點。
“灣區經濟與海洋經濟雖然不完全一樣,但有交叉之處。這意味著,深圳在面臨陸上土地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可將發展視角投向海洋。”胡振宇認為,灣區經濟的提出,也與深圳發展海洋產業等未來產業的發展相契合。
根據未來產業規劃,將以深圳灣、大鵬灣、大亞灣所形成的天然海洋灣區為核心,打造深圳灣海洋經濟生態灣區、大鵬灣海洋經濟提升灣區和大亞灣海洋經濟新興灣區。同時,深圳在海洋產業的空間布局上也有所側重——深圳西部重點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高端裝備等產業,打造大型海洋企業總部集聚區;深圳東部重點發展海洋生物、游艇等產業,打造中小企業總部基地及研發設計中心。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