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構筑汽車名城實力飆升 產業集群效應初顯
2013-07-22 10:50:58 責任編輯:QZ105 來源:搜狐
據悉,在今年上半年的時間當中,重慶市一共生產出汽車有100.3萬輛,同比去年增長了15%。而且一共還推出了12款新車,新增的產值達到了160億元人民幣,高附加值產品對全市汽車產業增長的貢獻度也達到了66%。
剖析上半年汽車工業持續"給力"的原因大致有三:一、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車型不斷上市;二、開發SUV等新項目進展順利;三、北汽銀翔、華晨鑫源等項目投產、上量,讓"重慶造"微車有了生力軍。
新車型密集上市亮點多
作為全市汽車工業的"領軍者",長安汽車上半年亮點頗多———生產同比增長22.5%;銷售同比增長18.3%;自主轎車產銷19.2萬輛,同比增長81%,半年就已完成全年的銷售目標;自主轎車增速高于全行業,月銷量提升至3.2萬輛,單車均價達到9萬元,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亮眼的成績單,得益于新車型不斷面世。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相繼推出歐力威、睿騁等多款自主車型。同期,力帆旗下力帆720上市,并陸續推出330、530、630等新車型;此前只做微車的小康,也推出緊湊型商務車"風光"。
"去年全年銷量是194萬輛,今年目標是生產汽車220萬輛以上,同時新增產能20萬輛。"市經信委汽車處處長李章萬說,不僅是長安,今年整個"重慶造"汽車主力產品,將由微車等低附加值車型,向中高端轎車、SUV、商務車等利潤更豐厚的車型切換,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變化。
自主研發促產業升級
"長安持續多年將每年銷售收入的5%投入自主品牌研發領域,自主研發已成為長安汽車的‘名片’。"長安汽車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長安自主研發汽車已涵蓋中高端轎車、SUV、MPV等多個領域。
同樣探索自主研發之路的,還包括生產轎車與SUV并舉的力帆、生產微車為主的小康、生產公交客車的恒通等本地車企。通過自主研發創新,目前市內車企已率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走出了新路,如恒通生產的純電動公交客車,已相繼在本地及市外投用,目前市場反響良好。
整車領域發展順風順水,汽車配套領域也異軍突起。今年以來,青山、大江等老牌汽配國企都紛紛推出了一系列汽車配套新品,渝江、秋田等汽配民企也踴躍加入技術競爭領域,占領市場高地。
可以說,與國內其他汽車城相比,重慶汽車產業在自主品牌、研發技術等領域的話語權優勢,正日益凸現。
產業集群效應顯現
除長安、力帆等本地車企外,上汽、北汽、東風、華晨等車企也紛紛加入,不僅讓重慶汽車名城的名號名副其實,更使重慶汽車工業譜系不斷完善,結構更加優化。
除了國內車企品牌扎堆加入外,更為可貴的是,重慶車企自身也擎起了產業結構升級的大旗。"隨著微車與轎車的界限劃分逐漸淡化,微車‘跨界’將漸成趨勢。"李章萬表示,新型微車"宜家宜商",正在淡化與轎車的區別。借力新型微車"跨界",對提升整個"重慶造"汽車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實力不無裨益。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