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不像看上去那么美
近期一則“江西賽維大規模裁員,沒滿3年員工將全部裁掉”的新聞,像一枚重磅炸彈砸中了所有看好光伏行業的投資者們。
來自新聞晚報的報道稱,從地方政府的圈地狂歡,到產能泡沫破滅后的價格滑鐵盧,再到此起彼伏的破產裁員新聞,光伏產業從炙手可熱到如入冰窖,只用了一年時間,讓嗅覺靈敏的PE們也措手不及。
業內人士頻爆悲觀預期
從去年年中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內,已經很少能聽到關于光伏產業的好消息了。所以在看到行業巨頭賽維LDK大規模裁員的新聞時,很多人震驚了。
春節過后,由于部分光伏庫存的消化和短期訂單需求的增加,光伏產品價格剛剛出現上揚;美國對華光伏產品“雙反”初裁也遠低于市場預期。“現在看來市場還是悲觀的。”一名在江蘇一家多晶硅電池組件生產公司市場部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對記者說,雖然上述這些如今‘罕見’的好消息曾讓業內得以一絲喘息,但想要力挽狂瀾卻是杯水車薪。
文章稱,賽維LDK的忍痛“斷腕”說明大佬也不得不勒緊腰帶過日子。而事實上,行業巨頭不得不自斷其臂,并非賽維LDK一家。去年11月,國內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無錫尚德電力也被曝出已準備1000萬美元的遣散費的消息。在美國上市的韓華新能源同樣因出貨量降低已給部分工人放假。
光伏上市公司業績變臉
該報記者注意到,公布年報的60家A股太陽能概念公司中,有26家業績同比出現下滑。如果剔除有重組預期的ST力陽,業績下滑幅度最大的天威保變凈利同比下滑多達89.68%。而凈利同比下滑超過40%的達到了13家之多。
業績難看,削減冗員也就在情理之中。以賽維LDK為例,2011年曾多次下調季度收入預期,日前更對之前財報預期進行
“盛年”光伏 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在業內都在為正當“盛年”的光伏突然折戟扼腕嘆息時,其實更該思考的是,過去出口那么多光伏產品對中國到底有什么好處?
如果從GDP和稅收角度看,這似乎是一道不證自明的偽命題,可如果算上隱性的環境成本呢?該報記者也征詢過不少從業人士的意見,“多晶硅是產能材料”的說法占據主流。在他們的邏輯里,多晶硅平均每消耗一度電可以回收15-20度電,所以不能被定義為高耗能。
但這個看上去甜美的邏輯如果不是無知,便是蓄意裝傻了。雖然上游多晶硅并不牽扯太多出口,但綠色能源的循環是通過完整產業鏈來傳遞的,而我國目前沒有完善并網發電,光伏組件90%都銷往海外。換言之,在上述邏輯里,“耗電”是在國內,“回收電”卻絕大多數在國外。這等于是消耗了國內的人力和環境成本,為他人做嫁衣。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