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美國IPO成最大中概股 創業板自降門檻反擊
5月22日,綜合電子商務公司京東商城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定價為19美元,上市當日報收于20.90美元,預計融資17.8億美元。目前,京東市值已超280億美元,成為了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最大的IPO。
面對國內互聯網公司的紛紛“出逃”,滬深交易所也開始直面A股互聯網空白的尷尬現實。5月16日,證監會正式發布放寬創業板IPO財務準入指標,取消持續增長要求,取消九大行業限制,而上交所也正在研究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板。
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主要為擬上市企業提供上市前細分市場研究和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分析認為,這些新政可視為A股滬深交易所就境外上市熱潮所做出的積極應戰,為國內互聯網公司打開了一扇通往A股的窗口,也體現了A股擴大行業覆蓋面、提高包容度的監管風向。
同時,創業板新政,是打開A股大門、豐富資本市場融資標的的一個良好開端。隨著上交所戰略新興產業板的落地,以及注冊制的推進實施,優質互聯網公司和其他高成長新興企業,也將成為A股的座上賓,為國內投資者創造投資紅利。
創業板降低門檻為互聯網公司打開了一扇窗
證監會5月16日正式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意味著實行多年的創業板IPO持續盈利增長門檻退出歷史舞臺,前瞻投資顧問認為,這對互聯網、文化傳媒、藝術設計、能源管理、環保科技等行業的中小企業是機會。
同時,創業板自降門檻,與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熱情持續攀升無不關系,尤其是阿里巴巴和京東,作為中國兩大領先的電商企業,年內紛紛將融資觸角伸向美國,而且,募資額和市值表現、成長前景無不令人遐想。在服務國內優質企業,也讓國內投資者分享中國企業成長紅利的角色訴求上,這些互聯網公司的“流失”,不免令國內滬深交易所惋惜。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這是創業板自2009年開板以來首次對發行條件等核心內容進行修訂,雖不是刻意針對互聯網行業而修訂,但至少給國內互聯網公司打開了一扇通往A股的窗口,也體現了A股擴大行業覆蓋面、提高包容度的監管風向。
不過,修訂后的創業板IPO發行條件,對于國內互聯網公司來說,仍舊是一個巨大的門檻: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一千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五千萬元。
而目前,即使是互聯網龍頭企業初期也難以實現盈利的,甚至很多公司在境外實現IPO多年后仍舊沒有實現盈利。而且,互聯網行業與傳統行業不同,它的市場環境瞬息萬變,行業潛在變動因素會對企業的財務數據,甚至是生死存亡構成風險。這也是所有新興產業面臨的共性問題,成長前景大,但面臨的風險也很大。但也正是基于這樣的高風險、高收益,境外投資者才給予中概股頗為理想的估值,這在國內是無法想象的。
顯然,對于正處于發展初期的新興互聯網行業來說,無論是修訂前,還是修訂后的創業板IPO條件,都足以扼殺掉不少企業的A股IPO熱情。但前瞻投資顧問認為,長期將香港、美國視為首選上市地的互聯網等高成長新興產業,面對此次創業板取消持續盈利增長指標、上交所籌建戰略新興產業板等A股利好,無疑又多了一條通往資本康莊大道的路徑。對于不同成長階段、不同規模、不同發展訴求的公司來說,或許恰好是一個契機。
當然,要讓優質互聯網公司回歸A股,降低門檻自然是提高了吸引力,但監管環境、融資環境等問題,也是企業選擇上市地的重要考量因素。為此,A股滬深交易所仍需要克服不少挑戰。
融資環境與監管環境是互聯網公司“外流”主因
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共有43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融資總額接近40億美元。之后受中概股誠信危機等因素影響,2011年和2012年中概股上市數量下降至14家和2家,2013年略有回升,雖然數量上僅8家,不過市值嚴重縮水的局面得以改觀,58同城、汽車之家以及去哪兒的市值均超過了30億美元。
截至今年4月份,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又掀起了一次熱潮,4月份當月就有4家中國概念股赴美上市,合計融資規模為41.6億美元。5月22日,京東商城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市值已超280億美元,成為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最大的IPO。
與此同時,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也正在美國開展IPO相關工作,預計今年8月完成上市,并有望再度刷新京東創造的中概股融資紀錄。而近期,迅雷、愛奇藝等互聯網公司也相繼傳出赴美IPO消息。顯然,2014年的中國互聯網行業,將再度掀起一波赴美上市熱潮。
一大批國內優質公司相繼境外IPO,似乎是存在于A股多年的一個痛。究竟是什么吸引這些國內公司舍近求遠,放棄A股,轉投H股、美股呢?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認為,除了上述高門檻,融資環境、監管環境等綜合吸引力,仍舊是國內公司選擇境外IPO的主流因素。
首先,融資環境方面,境外市場尤其是美股市場,對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包容性足夠大,在這些領域的投資經驗也頗為豐富,因此,對于中概股,他們往往能給予較高的估值,也能給予較為耐心的成長期待。
而A股不同,融資主體以傳統行業為主,互聯網甚至戰略新興產業板塊不足以引導A股方向,投資者也不夠成熟,造成市場信心不足、估值不高、融資效果不理想、資本市場認可度低。
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認為,對于大多數擬上市公司來說,融資效率始終是首要考慮因素,舍近求遠縱然有些許不便,但在融資效率這個點上,擬上市公司通常會比較理性。
其次,監管環境方面,中國資本市場起步晚,發展慢,市場化程度低,無論是盈利門檻的人為設定,還是內幕交易等亂象的叢生,都與整個市場發展成熟度有關,這就造成A股的監管環境不夠開放、包容。恰恰是這種過多的人為干預,制肘了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融資發展。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盡管面對市場經濟的新一輪結構調整,以及戰略新興產業的大行其道,A股市場已經緊貼時代脈搏,籌建戰略新興產業板、自降創業板IPO門檻、實行注冊制改革,但這種政策轉變也需要時間,短期內,境外資本市場對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吸引力仍舊是巨大的。
不過,曾為300余家企業提供過IPO咨詢服務的前瞻投資顧問發現,創業板取消持續增長的門檻,取消九大行業限制,的確令不少在IPO邊緣徘徊的公司蠢蠢欲動。目前,已經有個別來自文化傳媒、藝術設計、能源管理、環保科技等行業的中小企業找我們做IPO咨詢。同時,個別近兩年終止審查的公司,也準備卷土重來再謀IPO。
無疑,創業板新政,是打開A股大門、豐富資本市場融資標的的一個良好開端,隨著上交所戰略新興產業板的落地,以及注冊制的推進實施,一些優質的互聯網公司,也將成為A股的座上賓,為國內投資者創造投資紅利。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