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密集預披給市場帶來的啟示
2013年12月底,閉關一年多的IPO閘門終于緩緩開啟。2014年1-2月間,相繼有48只已過會項目拿到發行批文,并順利完成新股發行工作。但出乎意料的是,隨后,新股發行和IPO審核等各項工作又再度陷入短暫的沉寂。
4月15日晚間,證監會通過緊急電話通知的形式結束這片沉寂,要求在兩天內就候審項目完成IPO材料的更新與補報。
果不其然,從4月18日開始,證監會就每天發布一批預披露公示,“受理即預披露”的新政被高調啟動。截止5月6日,相繼已有12批合計273家IPO候審公司陸續發布或更新了招股說明書,預計排隊的600余家的企業絕大部分將在6月底前完成預披露。
密集預披,信披要求進一步提高
對于目前每天一批的預披露公示節奏,長期從事IPO咨詢事業、已為300余家企業提供過融資上市輔導的前瞻投資顧問(主要為擬上市公司撰寫上市前細分市場研究和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認為,如此密集的,甚至是略帶轟炸式的集中預披露,反映的是監管層進一步強化信息披露、推進各方歸位盡責的堅定決心。實際上,“受理即預披露”的制度,是把擬上市公司的監督權交給了公眾,讓整個發行過程更加透明,從而有效約束發行人和中介機構,這是對舊有新股發行體制的一種有效顛覆,也是推行注冊制的必要基礎。
目前完成預披露的候審公司中,也有十余個由前瞻投資顧問服務的IPO咨詢項目,包括亞振家具、南京德樂科技、廣州鵬輝能源、紅星美凱龍家居、寧波鮑斯能源、廣東壯麗彩印、顧家家居、蘇州科達、深圳文科園林等等。
然而,預披露的提前,對擬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來說,可能更多地意味著IPO風險的加劇。畢竟預披露的提前,代表著擬IPO公司的財務數據和經營狀況都將更早地暴露在媒體和公眾面前,給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帶來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密集的預披露,4月23日,證監會還發布通知要求,對申請IPO的企業,將在上發審會前對發行人信息披露質量進行抽查,以推動各方進一步歸位盡責,共同促進首發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一旦發現發行人、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嚴肅處理,情節嚴重者將移送司法機關。
可見,隨著新股發行改革的不斷推進,證監會對擬IPO企業的信息披露要求已大大提高。對于那些試圖僥幸闖關的擬IPO公司和中介機構來說,預披露之后面臨的不確定性將大大提高,帶病上陣付出的代價也將是史無前例的。顯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擬申報公司的申報熱情,但對于凈化IPO環境、提高新股質量,以及IPO的市場化發展,無疑都是多重利好的。
預披露順序并不等同于上會/發行順序
與此同時,外界將預披露密集公示與批量發行新股等同起來,前瞻投資顧問基于多年的IPO咨詢經驗分析認為,預披露與發行上市不能直接掛鉤,因為根據證監會目前的IPO審核流程,正式受理企業IPO申請后,即按程序安排預披露,但之后還將經歷其他相關環節,包括反饋會、見面會、預披露高更新、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核準發行等環節。
雖然近期已有近300家公司密集完成預披露或預披露更新,但這是基于對原有申請文件進行補充,并新增2013年的財務信息的需要而進行的信息披露,只是在“受理即預披露”的新政之下,這些預披露文件才被史無前例地集體公示出來,并不意味著這批公司將集中發行上市。
而且,預披露的先后順序并不等同于上會順序,更不等同于發行順序,如果企業不能在6月份進入發審會,均要補充中期財務報告,中期財報的補充進度,也將影響預披露后續程序的進展。同時,由于現有A股上市的盈利門檻比較嚴苛,一旦財務數據出現較大波動,都將對上市成敗造成決定性影響,不排除后續仍有一小批公司選擇暫停甚至是撤回申請。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