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審流程修訂 效率和透明度雙雙提升
4月18日的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首發申請審核流程重新梳理如下:一是發行監管部在正式受理后即按程序安排預先披露,反饋意見回復后初審會前,再按規定安排預先披露更新;二是鑒于已要求保薦機構建立公司內部問核機制,在首發企業審核過程中,不再設問核環節;三是將首發見面會安排在反饋會后召開,增強交流針對性,提高見面會效率。
對此,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專為擬上市企業提供上市前細分市場研究和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認為,修訂后的IPO審核流程,一方面旨在通過預披露時點的再度提前,進一步拉長發行人接受公眾和社會各界監督的時間,讓新股發行工作更加公開透明。另一方面,問核環節的取消,以及將見面會延至反饋會之后,無疑有利于發審效率的提高,也是監管層轉變職能定位,提高保薦機構勤勉盡責機制的直觀體現。
對于市場高度關注的IPO重啟時點,發布會并未明確提及。但當日深夜,證監會網站批量公示了28家擬IP O公司的招股書申報稿。對此,前瞻投資顧問認為,這意味著IPO發審會重新啟動的日益臨近。
“受理即披露”正式啟動 取消問核效率提高
長期關注主板/創業板發審流程與規則的前瞻投資顧問分析認為,在原有的流程里,發行人提交首發申請材料至證監會,只有通過了見面會、問核、反饋會、落實反饋意見之后,才會進行預披露,然后再進行初審會、發審會、落實反饋意見、封卷、核準發行。
而在新的流程之下,從材料受理開始,發行人就要預披露,然后是反饋會、見面會、預披露更新、初審會、發審會、落實反饋意見、封卷、核準發行。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修訂后的IPO審核流程,一方面旨在通過預披露時點的再度提前,進一步拉長發行人接受公眾和社會各界監督的時間,讓新股發行工作更加公開透明。可以預計的是,“受理即披露”的新政將給目前候審的600余家企業及擬申報企業增添不少壓力,畢竟在聚光燈的烘烤下,不見得每一個企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都經得起推敲與爭議。但之于整個IPO市場的良性循環發展,這一新政無疑是進步的體現。
另一方面,問核環節的取消,以及將見面會延至反饋會之后,無疑有利于發審效率的提高,也是監管層轉變職能定位,提高保薦機構勤勉盡責機制的直觀體現。
實際上,早在2013年6月,證監會就公布了“受理即披露”的新政,只是因為IPO發審會和新股發行工作一直處于暫停狀態,導致上述新政并未得到有效執行。如今,證監會要求候審公司啟動審核程序并執行這一新政,將意味著IPO重新啟動的日益臨近。
IPO審核流程正逐步公開透明化
回顧這幾年的新股發行審核流程,前瞻投資顧問發現,IPO審核日漸公開化、透明化是主要趨勢。
2012年2月1日,證監會首次公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的工作流程:受理、見面會、問核、反饋會、預先披露、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會后事項、核準發行等主要環節。
同日,證監會開始在其官方網站對IPO在審企業名單和審核進度、企業信息表等情況,進行每周一次的更新發布。
也是從2012年2月1日起,證監會要求,發行人將預先披露時間從此前的發審會召開前5天,提前至發審會之前1個月左右。而這一預披露時間,又在2013年6月的“受理即披露”改革中被再次提前。這意味著市場各方將有充分時間對擬首次公開發行(IPO)公司進行分析研究和監督。
從2008年開始從事IPO咨詢服務的前瞻投資顧問認為,相繼多項流程改革,無疑是A股歷史上針對新股審核的一個極大進步。也就是從2012年2月1日開始,針對新股審核的一系列新政持續推出,不僅大幅提升了IPO審核公開透明度與審核效率,也讓資本市場的循環系統更加健康而有序。
據證監會最新更新的IPO申報名單,截止4月17日,仍有606家在審企業排隊IPO,其中主板165家,深圳中小板226家,創業板215家。同時,今年以來,累計共有31家企業終止審查,40家企業中止審查。
或將實施的IPO基本審核流程圖(制圖:東方早報)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