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巨頭紛紛進軍智能家居 行業格局將被顛覆
智能家居面臨的四大挑戰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2013-2018年我國智能建筑行業市場規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8年,我國智能建筑市場規模將高達3331億元左右,前景廣闊。但是,智能家居行業也面臨著四大挑戰。
用戶體驗。影響智能家居能否普及的最關鍵因素并不是其高昂的價格,而是其是否使用簡單,操作容易的用戶體驗。目前,大多智能家居系統設計不夠人性化,造成極大的操作難度。對于購買智能家居的用戶來說,家是放松自我的地方,原本是想是享受更便捷、更從容的生活,如若遇上操作過程麻煩的智能產品,那么這產品遲早會變成家中的一件擺設。
價格因素。價格雖不是最重要因素,但廠商巨大的前期投資,勢必會影響到智能家居產品的價格。這決定了初期用戶必定是高收入家庭,在大部分普通消費者看來,智能家居依然是屬于“錦上添花”類的奢侈消費品。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和消費價格,將是智能家居市場擴大的一個重要課題。
安全性。智能家居產品必定是與網絡互聯,如果網絡安全出問題,家庭隱私就可能會被曝光,或被利用。智能家居不像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一樣,有超長的密碼保護和通過安全測試。因此,要想推動智能家居的普及,系統安全的保障任重道遠。
行業標準。智能家居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國家或行業標準,是智能家居前行的另一大障礙。消費者很容易被假冒偽劣產品所蒙騙,引發“劣幣驅良幣”的后果,讓劣質產品泛濫,嚴重打擊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阻礙智能家居產業的發展。智能家居需要所有物品在一個平臺上聯接,標準的重要性由此突顯。
外部網絡環境不理想、智能體驗差、價格高,使得智能家居產業雷聲大雨點小,智能家居產業推動須破解這些難題。
智能家居發展歷程
回顧我國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1994-1999年為萌芽期,這是智能家居在中國的第一個發展階段,整個行業還處在一個概念熟悉、產品認知的階段,這時還沒有出現專業的智能家居生產廠商,只有深圳有一兩家從事美國X-10智能家居代理銷售的公司從事進口零售業務,產品多銷售給居住國內的歐美用戶。
而2000-2005年定位為開創期,國內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廈門等地。智能家居的市場營銷、技術培訓體系逐漸完善起來,此階段,國外智能家居產品基本沒有進入國內市場。
2005年以后,由于上一階段智能家居企業的野蠻成長和惡性競爭,給智能家居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包括過分夸大智能家居的功能而實際上無法達到這個效果、廠商只顧發展代理商卻忽略了對代理商的培訓和扶持導致代理商經營困難、產品不穩定導致用戶高投訴率。行業用戶、媒體開始質疑智能家居的實際效果,由原來的鼓吹變得謹慎,市場銷售也幾年出來增長減緩甚至部分區域出現了銷售額下降的現象。
而2005-2007年,大約有20多家智能家居生產企業退出了這一市場,各地代理商結業轉行的也不在少數。許多堅持下來的智能家居企業,在這幾年也經歷了縮減規模的痛苦。正在在這一時期,國外的智能家居品牌卻暗中布局進入了中國市場,目前活躍在市場上的國外主要智能家居品牌都是這一時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如羅格朗、霍尼韋爾、施耐德、Control4等。
2011-2020年為融合演變期:進入2011年以來,市場明顯看到了增長的勢頭,而且大的行業背景是房地產受到調控。智能家居的放量增長說明智能家居行業進入了一個拐點,由徘徊期進入了新一輪的融合演變期。接下來的三到五年,智能家居一方面進入一個相對快速的發展階段,另一方面協議與技術標準開始主動互通和融合,行業并購現象開始出來甚至成為主流。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