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火爆促快遞業將IPO提上議程
(文·陳少華)“雙11”火爆情況堪稱網購版“春運”,在線上廝殺一翻后,剩下的事就是等待快遞員把商品送上門,有別于以往“爆倉”連連的窘況,今年各大快遞公司緊急征調100多架飛機應對雙十一貨運問題,而今年的個快遞企業快件派送也基本正常。
國家郵政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月11日至16日“雙11”期間,全國快遞業務總量為3.46億件,比去年“雙11”同期增長73%。快件單日最高業務量出現在11月13日,為6517萬件,比去年增長85%。根據國家郵政局信息系統監測各快遞企業快件派送基本正常,沒有大面積積壓。
同時,今年快遞業的競爭也格外激烈,除了“四通一達”等主打網購配送的快遞公司外,國內民營快遞業老大也加入此次網購大戰。眾所周知,順豐一向主打中高端市場,收費也較其他民營快遞高,因此其在電商配送中所占比例不高,一般是手機、電器、生鮮等貴價商品的賣家才會選擇用順豐。面對雙十一這塊大蛋糕,順豐也坐不住了,不惜自降身價推出價格僅為“順豐標快”費用6-7折的“電商特惠”服務。
IPO咨詢機構前瞻顧問認為,今年順豐的突然殺入對其他快遞公司會造成一定的威脅,但憑借順豐自身的規模與實力,將大大減輕今年“雙11”的快遞壓力,并可能對國內電商配送格局產生長遠的影響。
快遞企業紛紛踏上資本快車道
基于多年的產業研究經驗,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主要為擬上市企業提供上市前細分市場研究和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認為,快遞企業在業務量猛增的同時,毛利率水平偏低仍是行業普遍面臨的現實問題。國內的快遞企業普遍具有強烈的融資需求和上市渴望,僅今年以來,快遞業與資本結合的重要案例就有十起,其中不乏順豐近百億的大規模融資。
2013年前8個月快遞業部分并購融資案
數據來源:前瞻投顧整理
今年以來,各路資本密集關注快遞業;中通、韻達、EMS和順豐等快遞巨頭紛紛融資,除了10次大的資本運作外,其余小案例或許更多,行業內外角逐激烈。
據了解,在此之前,快遞行業的并購案多是相關物流企業的動作,如今現身快遞的,開始有元禾控股、紅杉中國、星泓投資、力鼎資本、鵬康投資、鳳凰資本等投資機構。
從EMS宣布其IPO計劃開始,有消息稱圓通速遞、宅急送、中通速遞、韻達快遞也在低調醞釀上市計劃,其中,中通董事長賴梅松明確表示在2018年前將實現上市;上海圓通速遞有限公司證實正接受上市輔導,進展順利的話2015年底可以在A股IPO。
業界人士分析,中郵速遞未來上市會開啟國內快遞企業先河。不過就整個行業現狀看,業界普遍看好順豐的上市前景,可是順豐一直表示“無上市計劃”。此外,民營快遞企業最成熟的上市時機應在2至3年后。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資本的進入和退出是行業逐漸步入成熟的標志,隨著快遞行業的盤子越來越大,未來的行業競爭也會更加充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