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信通IPO終止 手機連鎖遭多路夾擊亟待突圍
(文•肖青)根據證監會9月15日公布的IPO企業申報信息表,老牌手機連鎖企業北京迪信通的IPO申請顯示為“終止審查”狀態。
早在2007年,就曾有傳言稱迪信通正運作H股上市,但隨后迪信通將上市地點轉向A股。然而,直至5年之后才躋身IPO排隊名單之中,擬登陸中小板上市。距其進入名單又過去近一年半后,迪信通卻聲稱主動撤回IPO申請,“手機賣場第一股”再次擱淺。
迪信通自稱是“中國最大手機專業連鎖企業”,成立于1993年,經過十幾年的創業與發展,已經發展成為覆蓋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北、東北、西南等地區,擁有2000多個連鎖直營店。
業內人士認為,像迪信通這類手機連鎖企業,其生存模式以增開門店、擴大規模,提高手機產品銷售數量實現利潤,因此持續盈利能力成為迪信通跨不過去的一道坎。轉型求變成為其謀求生存不多的選擇之一。
在運營商和電商的雙重擠壓下,傳統手機連鎖賣場正尋求突圍,而上市融資無疑是解決突圍的重要手段之一。
實際上,在迪信通之前,其同行深圳恒波連鎖也于2011年與A股首發上市失之交臂。近年來,也有不少手機連鎖企業都在努力向“手機賣場第一股”發起攻擊,可惜至今都無功而返。
擁有14年產業研究基礎的IPO咨詢機構前瞻投顧認為,隨著電子消費形勢的改變,傳統的手機業態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產業整合與轉型已滲透到手機行業的各個細分領域。從資本市場上講,傳統生產模式下,利潤率越來越低,投資的想象空間不大。
迪信通北京公司總經理齊峰介紹,五年前,迪信通在北京地區的凈利潤率是5%,而現在的凈利潤率只能維持在1.5-2.5%之間。來自蘇寧電器的一份調查則顯示,2001-2008年,手機產品在國美、蘇寧等家電賣場的年銷售增長率都在30%左右,但2008年以來,由于2G手機市場趨于飽和,手機產品銷量增長趨勢已經明顯放緩。
手機產品需求增速放緩、銷售市場遭各路對手夾擊,這不僅是迪信通面臨的問題,所有傳統手機制造企業,在新一輪的科技變革面前,都將迎來一次徹底的洗禮。
前瞻投顧認為,因為物業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持續攀升,手機連鎖渠道企業作為傳統業態,轉型難度較大。雖然目前迪信通正籌備加入首批虛擬運營商牌照的爭奪,向基礎電信業進軍,但業界對此并不看好,原因是虛擬運營商的平均用戶占有率僅3%,投資回報的周期較長,同時,運營商的基礎業務已經難以增長,通過進入運營商的展售,黃金期已過。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