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捕捉風口
作者|彥飛 來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當互聯網新用戶紅利逐漸枯竭后,盡可能把握每一場流量“颶風”、從中尋求業務增量,正成為大小公司的競逐焦點。
兩天前發售的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在席卷全球玩家、霸榜微博、刷屏朋友圈之余,也吸引了各行各業的公司趕來參與流量盛宴。滴滴、京東、瑞幸、海信等施展渾身解數蹭熱點,沒有人甘心錯過這趟難得的快車。
不過,《黑神話:悟空》影響最大的圈子,依然是游戲直播。過去兩天,各大平臺、各個板塊的游戲主播都在“直面天命”,與廣智、靈虛子們鏖戰不休。
以快手為例,僅8月20日一天,《黑神話:悟空》相關熱詞50次登上熱榜;主播們集體開播“黑猴”,最火爆的@丁盾盾(黑神話悟空版)場觀突破1000萬人次。
第一時間接住《黑神話:悟空》的潑天流量,快手的反應很快。而面對互聯網風口的敏銳嗅覺和執行力,正成為快手的業績驅動力之一。
就在《黑神話:悟空》發售同一天,快手公布2024年第二季度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季度快手營收和利潤均實現兩位數百分比的增長:營收同比增長11.6%至310億元;毛利潤同比增長23%至171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增長74%至47億元。
快手的營收來源主要有三部分:線上營銷服務、直播和以電商為主的其他服務。上季度,線上營銷服務貢獻了175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2.1%,總營收占比56.5%。
超過20%的同比增速,讓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收入的增速領跑全公司,也大幅跑贏互聯網廣告大盤。根據市場調研公司QuestMobile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互聯網廣告市場同比增長11.8%。
快手財報稱,這部分收入的增長,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優化的智能營銷解決方案及先進的算法,推動營銷客戶投放消耗增加”。
快手對于各行各業營銷需求的預判和把握,同樣是重要因素。第二季度,快手抓住短劇、電商、本地生活等行業的機會,外循環營銷服務——將站內流量輸出給站外廣告主——需求強勁,與內循環一道推動整個線上營銷服務板塊的增長。
這些行業的共同特征是:體量龐大、整體飽和、競爭激烈,參與競爭的企業既要嚴格控制流量成本,又要持續不斷地獲得用戶,引流質量和ROI(投入產出比)至關重要。沒有人能夠承受得起大水漫灌,企業如今需要的是“高質量流量”。
擁有近4億DAU(日活躍用戶)和繁榮內容生態的快手,具備提供“高質量流量”的能力。在洞察上述行業的共性需求后,快手圍繞營銷服務做出一系列提升,包括優化用戶體驗、聯合營銷、自制優質內容、改進營銷產品、應用AI大模型技術等,以提高營銷效能,爭奪更多品牌和商家的投放預算。
一
今年上半年,快手捕捉到的最大機遇,是互聯網公司普遍存在的“高質量流量饑渴”。
在國內網民數量基本見頂的情況下,如何找到更多優質流量泉眼,是互聯網各條賽道的從業者的必答題。在短劇、本地生活等領域,行業飽和與激烈競爭相互交織,玩家們對于流量更加渴求。
過去兩三年,付費短劇風生水起,市場規模快速膨脹至數百億元。進入2024年,付費短劇大盤仍在增長,全年投流規模有望達到420億元。但是,這條賽道早已過了遍地黃金的階段,再加上行業監管愈發嚴格,從業者必須精準把控成本,才能避免虧本、獲得利潤。
從業者的經驗是,一部短劇的投流ROI至少要做到1:1.1以上,即投入100元流量費用、換回110元用戶充值,才有可能盈利。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投手的經驗和能力不可或缺;但更關鍵的是,短劇需要把費用投向轉化率更高的流量平臺。
與短劇相比,本地生活市場規模更大,但也天然渴求流量。為了爭奪“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各家也開始了新一輪的低價內卷。不過,本地生活是一門利潤并不豐厚的生意,平臺和商家不可能無限拉低價格。單純依靠低價參與競爭、獲得用戶增量,并非長久之策。以合理成本獲取高質量流量才是關鍵。
快手具備提供高質量流量的天然條件。基于短視頻和直播內容生態,快手擁有龐大而活躍的流量池。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快手DAU和MAU分別達到3.95億和6.92億;日活躍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達122分鐘,用戶總使用時長同比增長9.5%。
在看到行業對于高質量流量的渴求后,快手迅速行動起來,針對不同行業開辟流量管道。率先接住快手流量紅利的第三方商家和平臺,已經從中受益。
以付費短劇營銷為例,快手CEO程一笑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上半年平臺為付費短劇打造了原生鏈路,用戶在快手APP內就能完成付費和觀看短劇,從而提升用戶的內容消費體驗,以及營銷客戶的投流及經營轉化效率。
第二季度,快手付費短劇投流客戶環比增長超300%,投流短劇集數環比增長超30%。“這種基于原生鏈路的內容經營模式和產品能力,已經逐步復制到了小說、小游戲等行業,預計下半年會帶來可觀的營銷投放增量。”程一笑說。
又比如,在本地生活領域,美團三年前就與快手達成合作,并取得超乎預期的效果。今年6月,美團商家在快手平臺的GMV(商品交易總額)同比提升超38倍,訂單量同比提升超10倍。目前,兩大平臺已完成戰略合作的續簽和升級,未來三年將擴大至全國“百城萬店”。
敏銳地察覺并滿足“高質量流量饑渴”,讓快手“外循環”高速運轉,與“內循環”一道帶動線上營銷收入的增長,并推動整個板塊成為公司營收增長的主引擎。
二
除了互聯網公司對于高質量流量的渴望,快手捕捉的另一個機遇是,品牌對于“差異化內容營銷”的需求。
以體育營銷為例,2024年是體育大年,歐洲杯、美洲杯和奧運會等賽事相繼展開,吸引全球數十億觀眾。作為重頭戲,中國選手參與的巴黎奧運會成為各大品牌的必爭之地,而快手也為賽事營銷做了多方面的準備。
內容方面,快手繼2020東京奧運會、2022北京冬奧會之后,快手再次成為巴黎奧運會的持權轉播商。賽事期間,快手推出一系列奧運主題節目,以及線上傳火炬、擊鼓、挑戰賽、紅包雨等互動玩法,總計吸引6.4億用戶觀看奧運相關內容,曝光量達3106億次。
奧運會激發了快手站內的體育用品消費需求。快手電商和本地生活業務舉辦的奧運消費季活動,吸引了超1.3萬家品牌和商家參與。賽事期間,快手運動品類GMV同比增長129%。
但奧運會對于商家的價值,并不僅僅是拉動銷量。在快手,不少企業嘗試與平臺共同制造奧運相關的營銷事件和話題,在提高品牌曝光和美譽度的同時,沉淀內容資產和品牌價值。
據統計,巴黎奧運期間,超150個品牌與快手展開營銷合作。例如,吉利與快手合作推出“跑向巴黎”,觀眾可以在開幕式前沉浸式體驗火炬傳遞。伊利則推出了“奪金時刻”,用戶回味奧運精彩瞬間的同時,也會看到伊利產品的二次曝光。
此外,快手還上線了《巴黎早上好》《跟著冠軍游巴黎》《冠軍觀賽團》等原創節目,并與中國移動、餓了么、京東運動等品牌達成合作。
不過,四年一屆、短短十幾天的奧運會,不可能滿足所有品牌的體育營銷需求。針對這一狀況,快手嘗試通過衍生體育IP和互動創新玩法,拓寬奧運之外的體育營銷場景。
此前,快手已經推出了村超、村BA等面向普通人的足籃球賽事。巴黎奧運會開幕前,快手在貴州、浙江、廣東、山東等地舉辦“村奧會”,賽事更加豐富多樣,吸引大量觀眾。
其中,貴州榕江縣的快手村奧會主會場吸引了超13.5萬人次到場觀看,線上直播總觀看人次超5億,相關話題視頻播放量達54億,站外話題熱搜數近百個。
熱度拉滿的村奧會,獲得了加多寶等知名品牌的贊助。作為冠名商,加多寶的品牌形象出現在村奧會的線上線下諸多場景中,傳遞品牌理念、塑造用戶心智,并通過直播間承接訂單,快速實現從“種草”到下單的消費轉化。
通過自制內容IP,在豐富平臺內容生態的同時,為品牌創造內容營銷場景,是快手業已跑通的路徑。這些IP并非僅限于體育賽事;在自制短劇方面,快手同樣布局頗深。
快手此前推出了短劇廠牌“星芒短劇”,推出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例如《超時空愛人》《重返二十歲》《我在大宋開酒吧》等。截至去年底,快手星芒短劇上線總量近千部;短視頻平臺播放量TOP50的短劇中,快手占比達60%。
截至今年7月,快手短劇DAU達3億,每天觀看10集以上短劇的重度用戶達 1.46 億;近8成短劇用戶每周都要看短劇,顯示超高粘性。
相對應的,快手短劇的營銷價值加速釋放。目前已經有近百個互聯網、食品飲料、美妝護膚、母嬰健康等眾多領域品牌與快手合作短劇營銷。快手在第二季度財報中披露,星芒短劇獲得了包括天貓在內的主要品牌冠名復購;報告期內,星芒短劇的招商收入同比增長超20倍。
品牌需要什么內容、快手就產出什么內容,是快手做內容營銷的能力底色。這讓它不僅能夠捕捉風口,也能自己制造營銷場景,成為“造風者”。
三
自從全面啟動商業化以來,快手不斷捕捉新的商業化契機,并根據外部環境和品牌企業的需求,不斷改進產品、技術和系統。
從最早的直播打賞、直播電商、信息流廣告,到后來的貨架電商、全域營銷,再到內循環、外循環等,快手商業化的歷史,其實就是捕捉機會、不斷滿足平臺內外需求的歷史。
大體來看,快手基本捕捉到了每一次互聯網風口。從快消服飾到3C數碼,從電商到本地生活,從游戲到影視娛樂,各行業都把快手作為主要營銷陣地之一。
反映到財報上,快手營銷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19年,快手線上營銷服務產生的營收為74億元,2023年增至603億元,四年提升7倍。
營銷收入連續多年快速增長的根基,是快手內容社區的繁榮生長。
第二季度,快手DAU接近4億、MAU接近7億,是國內最大的互聯網社區之一。同時,DAU在MAU中的占比繼續提升,用戶日均觀看時長也在增長,反映出用戶黏性和活躍度的升高。
圍繞短視頻和直播構建的高粘性、高活躍度社區,用戶價值和消費能力更強,讓快手的線上營銷業務有了更強的抗周期能力。
另一方面,快手以視頻內容吸引和聚攏用戶,以創作者與粉絲之間、粉絲與粉絲之間的社交互動留住用戶,在此過程中提煉的用戶畫像更加精準完備,可以讓平臺持續改進算法推薦體系,也有利于品牌商家提高流量轉化效率。
其結果是,在廣告主紛紛收緊預算的大環境中,快手依然實現營銷收入的較快增長,內容社區的“高質量流量”起到了關鍵作用。
此外,快手也在借助新技術,幫助品牌商家進一步提高營銷效率。
例如,在智能投放方面,今年第二季度,快手外循環營銷產品UAX(全自動投放)在各行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客戶使用UAX進行營銷投放的總消耗占外循環營銷總消耗的30%以上。
想象空間更大、影響更深遠的事AI大模型技術。目前,快手大模型家族基本成型,先后推出通用大語言模型“快意”、文生圖大模型產品“可圖”、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等。其中,可靈在視頻生成時長等多個指標上領先Sora,處于全球第一梯隊。
快手AI大模型除了吸引普通用戶嘗鮮,也已經在商業化上發揮顯著作用。不少快手平臺商家基于快意大模型,生成視頻腳本、直播實時腳本等,并運用廣告線索客服、數字人技術等,以更低成本提高訂單轉化率。
快手方面透露,今年6月,站內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營銷素材的單日消耗峰值突破2000萬,展示了大模型在商業場景中的巨大潛力。
在互聯網營銷預算普遍收緊的情況下,快手既滿足企業“高質量流量”的需求,又通過自制內容創造營銷場景,實現第二季度及之前季度的營銷收入持續增長。
如今,在AI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的加持下,快手“捕風”和“造風”的能力有望大幅提升,而這一技術革新帶來營收和利潤增量,將在快手未來幾個季度中加速釋放,甚至成為快手營銷“武器庫”的又一根定海神針。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彥飛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