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第一食品工業大省研究
作者|李軍 來源|食業園區研究院(ID:gh_3044a3af37cf)
導讀
2021年,陜西省食品工業以占全部工業4%的資產,完成了8.5%的營業收入和4.5%的利潤總額。由此可見,食品工業對于整個陜西工業貢獻率較高。
雖然陜西奶山羊存欄數、羊乳制品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位,但食品工業其他門類發展水平不高。潼關肉夾饃、淳化蕎麥饸饹等地域美食產業相比柳州螺螄粉、蘭州拉面出現了產業化不足、品牌化不強等問題。
食業研究院綜合運用區域經濟、統計學、產業經濟等理論,從產業現狀、產業政策、發展建議三方面進行研究,找尋陜西食品工業未來增長密碼。
01
陜西省食品工業現狀分析
1
規模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處于領先地位
綜合比較企業數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三個指標,陜西省企業數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處于絕對領先地位。通過對比可以發現,西部五省食品工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并與華北、華中、東北等區域相比有很大差距。
(數據來源:各省2022年統計年鑒制圖:食業園區研究院)
2
規模總量波動上升,利潤總額下降
2017-2021年陜西省食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呈現波動上升趨勢。綜合比較5年發展可知,2017年為企業數量發展谷值,2018-2019達到發展峰值,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企業數量占比最高,其次為酒、飲料與精制茶制造業。
(數據來源:陜西省統計年鑒 制圖:食業園區研究院)
2017-2021年陜西省食品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呈現波動上升趨勢。2017-2019年營業收入實現兩連增,在2019年達到峰值2760.8億元。2020年因內外部多種因素影響,發展跌入谷值。從營業收入歷史數據結構來看,陜西省食品工業營收常年保持農副食品加工業>酒、飲料與精制茶制造業>食品制造業>煙草制品業。
(數據來源:陜西省統計年鑒 制圖:食業園區研究院)
2017-2021年陜西省食品工業規模以上利潤總額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分析內部結構可知,酒、飲料與精制茶制造業利潤總額下降率較高,達到25.6%,其次為食品制造業。
(數據來源:陜西省統計年鑒 制圖:食業園區研究院)
3
農食轉化率降低明顯
2017-2021年陜西省農食轉化率呈現先減再增的趨勢,整體下降明顯。2017年達到近五年轉化率最高水平,達到0.86。2020年達到近五年轉化率最低水平,為0.61。
(數據來源:陜西省統計年鑒 制圖:食業園區研究院)
從2121年陜西省農食產品產量分析可知,農業生產主要以水果和玉米為主,林業生產主要以核桃為主,牧業生產主要以奶業為主,漁業生產主要以水產品為主。食品工業生產主要集中在飲料、乳制品、飼料等產品,食品制造業門類拓展不足。
(數據來源:陜西省2022統計年鑒 制圖:食業園區研究院)
02
食品工業大市政策分析
陜西省食品工業營收主要集中在安康與寶雞,2021年兩市食品工業規模以上營收占總營收的35%。通過分析近些年政策可知,寶雞主要以酒類制造為主,安康主要以富硒食品制造為主。但兩市在政策的可持續性以及全產業鏈貫通方面,發力不足。政策更新與完善有待加強。
(制表:食業園區研究院)
03
發展建議
1
開展特色評價,制定專項規劃
針對以縣域為主體的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集群進行調研,通過特色本源、產業帶動、區域帶動等維度,找出絕對優勢或相對優勢特色,制定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2
培育陜西地域美食,打造“陜西味道”
制定《“陜西味道”美食品牌目錄》,鼓勵地方美食經營從業者、投資機構等,打造“陜西味道”連鎖店與小吃店,實現涼皮、肉夾饃、臊子面等代表單品的共同出海。
3
立體推廣農食品牌,講好產地食旅文化
優選農業區域公用品牌以及地方美食品牌積極參與全國農業、食品、餐飲等行業大會,拓展行業市場以及影響力。總結陜西產地食旅發展好故事,并通過短視頻、直播、圖文、書籍等形式進行輸出。
總結
陜西是一座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美食大省,有太多美食故事需要整理與挖掘。未來陜西需要通過農-食-旅全方位、一體化推介產地好故事、好品牌。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食業園區研究院(ID:gh_3044a3af37cf),作者:李軍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