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百模大戰,周鴻祎的矛和盾
(唐辰現場拍攝)
作者|唐辰 來源|唐辰同學(ID:late-news)
中國已進入百模大戰。
6月13日,360智腦大模型應用發布會現場,再次在公開場合見到老周,他仍舊一身紅衣,脾氣倒是溫和很多。上一次碰面,還是多年前在央視財經活動的現場。
這是周鴻祎的大模型研發進度匯報會。本次發布的“360智腦4.0”,是一個千億級別的自研多模態大模型。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經有近百家企業發布大模型相關應用或者信息,賽道競爭的強度不亞于當年團購領域的“千團混戰”。周鴻祎對此給出判斷:中國已進入百模大戰。
賽道競爭激烈,360如何突圍?發布會上,我看到周鴻祎亮出的矛和盾以及他將面臨的挑戰。
突圍之矛
周鴻祎拋出的第一支矛是數字人。周鴻祎稱,這是360在大模型上的核心創新。在他看來,數字人是未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重要應用入口。這個判斷怎么理解?目前各家大模型的交互基本呈現為簡單的搜索框,這對普通人、中小企業并不友好。在同等技術水平下,與大模型對話,輸出結果的質量幾乎完全取決于提示詞Prompt 能力,簡單來說,有好問題,才會有好答案。對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對結果產出有關鍵性影響,但這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熟練掌握。從這個角度來說,瀏覽器、搜索、桌面都未必是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或者中小企業進入AI大模型的最佳入口。
由此,周鴻祎認為,未來進入AI大模型最重要的應用入口,最有可能是數字人。“AI的進化要以人為本,大模型應該成為人類的朋友和助手。” 目前,360 AI數字人平臺上已經擁有200多個角色,分為數字名人和數字員工兩大類:數字名人包括歷史人物、偶像明星、文學形象等。數字員工可以成為企業員?的知識助?和辦公助手。比如,虛擬角色中就有“程序員”“運營”“法務專員”等公司內常見職位,用戶可以問角色對應的專業問題。
此外,360AI數字人支持定制,每個人都能通過上傳私人知識庫,低成本生成自己的專屬數字人,如數字分身、數字助理、數字偶像等。這意味著,360極大拉低普通用戶創建專屬數字人的門檻。也與此前常見的“中之人”、“套殼”等玩法大為不同。360 AI數字人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生成聲音、視頻并擁有長期記憶,甚至擁有目標分解和規劃的能力,并且擁有“手和腳”,甚至未來很有可能出現“數字永生”,讓數字人之間也可以進行自主交流。斯坦福大學曾做過實驗,使用GPT生成20個數字人在一個虛擬小鎮生存,產生的結果令人稱奇,猶如美劇《西部世界》走向現實。
多模態是本次發布會周鴻祎擲出的第二把重矛。他強調,GPT時代中國自研大模型彎道超車的關鍵在于發展多模態。這在于,當前中國自研大模型和國外產品的基本能力差不多。從GPT的發展路線看,GPT-1到GPT-2都是圍繞著文字為主,GPT-3把參數做大,是涌現;GPT-3.5,是大家看到的GPT的基本面目;GPT-4露了一手多模態能力。基于此,周鴻祎判斷,從路線演進看,GPT-5是全面支持多模態的能力。
一個完整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具備四大能力:文字處理、圖像處理、語音處理、視頻處理。過去的大模型只能輸入、輸出文字,對圖片和視頻缺乏理解。具備多模態能力的大模型,學習速度快并且可以覆蓋圖片、視頻等內容。比如《流浪地球2》里的MOSS超級計算機,它控制了人類的攝像頭。當大語言模型具備多模態能力,“跟現實世界的攝像頭發生了連接之后,它每天都會看到有多少人在攝像頭前面談話、沖突、吵架,發生各種各樣的事件,它對人類世界就會有了新的學習能力,有了新的知識的理解。”
基于這個理念,目前,360智腦大模型已具備跨模態生成能力,包括四大核心能力:文字處理能力、圖像處理能力、語音處理能力以及視頻處理能力,并可實現文生文、文生圖、文生表、圖生圖、圖生文、視頻理解等功能。目前,360智腦已具備生成與創作、多輪對話、代碼能力、文本分類、文本改寫、閱讀理解、邏輯與推理、知識問答、多模態、翻譯等十大核心能力,維度涵蓋數百項細分功能,可覆蓋大模型全部應用場景。
全端應用是周鴻祎亮出的第三把長矛。周鴻祎斷言,當前國內大模型的基礎能力都差不多,特別是互聯網公司,比如百度、騰訊、頭條、阿里、360等都有自己固有的場景,大家會在自己的固有場景里把自己的AI能力賦能。接下來真正比拼的還是應用落地的能力,就是如何使AI讓普通人、普通企業用得方便、用得簡單。
微軟率先把AI能力接入了旗下的“全家桶”,并取得市場和用戶的雙重認可:股價大漲,好評一片。與之類似,360擁有月度活躍用戶超4億的瀏覽器、平均月度活躍用戶接近5億的安全衛士、日均搜索請求量超過10億次的強悍全端應用矩陣,產品覆蓋全球15億終端。從這個角度看,360智腦天生擁有大量應用場景。本次發布的“360智腦4.0”將接入瀏覽器、搜索、安全衛士等360全端產品。360智腦還將與瀏覽器、數字助理、智能營銷、蘇打辦公等場景應用深度結合,提升用戶體驗及生產力,未來還將開發出更智能、更具個性化的搜索產品,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
周鴻祎本次發布會展示的三把“長矛”是360投身大模型賽道的階段性成果。其中,數字人角度的切入比較巧妙,打破了傳統數字人的定義和生產方式,也許將重新定義“數字人”概念。有媒體評價稱,從數字人智能化和業務價值提升的維度來看,這都將數字人的發展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底氣之盾
在周鴻祎展示突圍之矛的背后,還能看到360深挖的護城河,這也是其參與百模大戰的底氣。
首先是安全。周鴻祎認為,最早的三大要素是算力、算法、數據,現在是算力、數據和訓練。但還漏了一個詞:安全。“大模型的安全問題,超越了內容安全,還有更多的內涵。人工智能大模型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它會研發非常多的安全問題,比如大模型本身會有漏洞,有漏洞就會被人利用。”
360是一家安全業務起家的互聯網公司,有安全的基因,同時又有人工智能的基因,這是360的優勢,一定程度上也是360發展人工智能的“護城河”。周鴻祎表示,在大模型中建立了很多安全的防線,其實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360從兩個方向來進行探索。一方面,360建立了一個“安全大腦”大模型,用以監督大模型中的不當行為。這也和OpenAI近期提出的監管思路類似。在360智腦大模型發布之前,360智腦已經通過工信部信通院測試,成為國內首個“安全可信”AIGC大模型。
商業化可落地是第二塊護盾。如周鴻祎所言,人工智能不是新物種,是新工具。工具就需要創造收益,如果不能商業化,再好的大模型都將被束之高閣。從商業化整體思路看,360大模型發展策略是“兩翼齊飛+四路并發”,拆開來看,一方面360發展大模型技術,堅持自研360GPT,這是造“發動機”;另外一方面,做大場景優勢。“除面向C端消費者,打造個人用戶全能AI助手外,360還將圍繞中小微企業、行業等的不同需求,打造不同的大模型產品及服務。”其中, “四路并發”包括:To C的場景(搜索引擎+瀏覽器和桌面,為數億用戶提供AI幫手)、中小企業(提供基于AI能力的SaaS服務,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政府和大型企業(需要專有部署大模型)以及行業GPT(通過訓練大數據,打造專屬行業模型)。
在最新發布的財報中,360披露了更加具體的商業化落地場景,也是“四路并發”應用,將安全領域能力與用戶端、中小企業端、政府及企業端三端平起平坐的級別,計劃將核心的安全能力與GPT結合,推出360GPT安全應用框架。
有計劃,可落地。這點上,360很務實,也是周鴻祎主動出擊,快速試錯的方法論實踐。
還有一個可能被忽略的優勢,“全家桶”產品的歷史沉淀,這是突破之矛里全端應用的一體兩面。360全端應用帶來的技術積累,也為其發力大模型沉淀數據優勢。360在2015年就成立AI研究院,自2018年開始探索多模態、跨模態技術應用以及NLP等大模型核心技術。比如,基于搜索業務,360具有強大的數據獲取和清洗的能力。單日全球抓取1.4億網站的數據、2.8億的專業文獻、1.2億的行業數據,規模非常大。不僅如此,360有智能家居互聯網,比如智能攝像頭、車載行車記錄儀、智能門鈴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智能視覺和智能音頻的處理技術的開發。
多重挑戰
正如周鴻祎所言,國產大模型在許多方面已經趕上GPT3.5,追趕GPT4的速度也遠超想象。此次發布會可以看作是360正式加入“百模大戰”打響的信號槍。前路漫漫,周鴻祎也不得不面對多重挑戰。
首先,是否能做大應用場景優勢。周鴻祎坦承,從360多年做中小企業服務的經驗來看,要讓大模型服務“平民化”“產品化”,簡單提供大模型API就想讓企業用起來,并不現實,還需要更多的產品化工作。同時,360商業化規劃的紙面藍圖很宏大,但周鴻祎還得直面,家里有糧,可以請到多少人吃飯?交到多少朋友?這里列舉一個三個月前的數據,文心一言搶先發布時,百度就公布一組數據,截至3月17日12點,申請文心一言API調用服務測試的企業已達8萬。邀請測試當天,五家企業與之簽約,還有數萬家企業在排隊申請使用。這個數據目前會更龐大。對于360來說,百度機巧的操作是個啟示。希望下次參加的發布會,周鴻祎所站的舞臺是“合作伙伴大會”或者“生態伙伴大會”。
其次,如何規避360 AI數字人的版權和隱私問題。這在虛擬數字人行業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360短時間內也難以跨越。目前360 AI數字人的數字名人包括歷史人物、偶像明星、文學形象等,就很難規避版權問題。周鴻祎現場演示的馬斯克,或者未來出現的劉德華等明星偶像,對簿公堂的可能性大增。同時,360拉低數字人生成門檻的同時,大量的隱私問題也是平臺需要出臺相關措施予以整治的。數字人的體驗是否符合預期以及元宇宙降溫市場是否買單,同樣會成為一個頭疼的問題。
此外,多模態全方位切入對360算力、物力和團隊能力的挑戰;比如基礎模型能力差距不大,360如何在安全之外,做出更大的差異性;比如360一貫先聲奪人,但后續是否能堅持做下去;還有在多模態下,360大模型的發展是否能做到戰略聚焦,此次發布會上,周鴻祎稱自己不會撒謊,坦承在OpenAI尚未突破之前,360的大模型嘗試也只是集中在商業一側,比如“怎么用大模型提高廣告點擊率、提升推薦精準度”。接下來,類似的問題不會少,都將是周鴻祎急需應對的挑戰。
“這樣的產業機會實際上才剛剛開始,未來至少有10年的紅利時期。”周鴻祎說。IDC研究顯示,到2026年,中國AI市場規模將達到26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94億元),2021-2026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超20%。
360已經在路上。從今年3月底,360智腦大模型率先落地搜索場景,到當日認知型通用大模型“360智腦4.0”發布,短短不到3個月時間,360大模型已完成從1.0版本到4.0版本的迭代,刷新國產大模型的“中國速度”。
在發展中解決問題,才是最佳方案。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唐辰同學(ID:late-news),作者:唐辰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