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VS周大生VS迪阿股份:誰會領跑珠寶賽道?
圖源:攝圖網
作者|市值觀察 來源|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
疫情放開疊加節日旺季,珠寶行業的報復性消費潮起。據中國黃金協會,2023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我國黃金消費量同比增長了18.2%,加速回暖。
而對于已進入紅海的珠寶首飾板塊,在周大福、周大生和異軍突起的迪阿股份三家代表性企業中,誰能贏下這場比賽?
01
規模和渠道優勢
但周大福還是慢了
增長問題,是當下周大福的最大困擾。
自2013年的黃金搶購潮之后,珠寶行業增速也隨之見頂回落,行業進入低增速時代。
據中國黃金協會,2013年國內黃金首飾消費量超700噸后便再無增長,即便疫情好轉的2021年,也沒能實現突破。
作為行業老大,周大福增長也開始放緩。尤其是凈利潤,自2013年創出72.72億新高后,到2021年的60.26億,一直沒能實現規模上的突破。
反觀周大生和迪阿股份,凈利潤則一路走高,周大生同期增長了278.08%,迪阿股份在2017-2021年4年間規模增長達418.72%。
究其原因,除了行業因素外,周大福作為港資企業,港澳及其他海外地區營收主要來自香港,而香港一直客流量不穩定,靠著內地營收的不斷提升才逐漸走出來。
如影響最大的2016年,港澳及其他地區營收占比近40%,當年到港的內地游客同比下降了8.6%,但其線下零售店的客流量卻暴跌26%,凈利潤全年同比下降達43.94%。
3年疫情期間周大福加速關閉港澳等地區門店,到2022年占比僅10%出頭。隨著疫情放開和內地大門打開,未來周大福能否實現“反攻”也是一大看點。
從規模上看,三家企業中無疑周大福是最大的。截至2022年9月,周大福在中國內地門店數量達6547家、排名第一。周大生為4573家,迪阿股份較少,僅超550家。即便是在2022年,周大福依然在加速擴張,9個月凈開店數量達到1381家,已超過2021年全年凈開店數量,速度大幅超過其他品牌。
但周大福規模優勢并沒有帶來明顯的成本優勢。
在經營模式上,自營模式由于省去中間渠道環節,毛利率高于加盟模式,但也產生了較大的運營費用。近年來周大福加盟店占比不斷增加,但2021年自營占比仍為35.1%,過于強調產業鏈自主也增加了中間環節的相關費用。
2021年,刨除仍處在燒錢階段的迪阿股份,周大福銷售費用率為12%,管理費用率近4%,高于周大生的7.61%和1.06%。
另外,近年來周大福的差異化努力也不明顯。主力的傳承系列和人生四美系列的同業競品同樣不少。如黃金首飾類的傳承系列,同行有中國黃金推出的承福金系列、周大生的非凡系列,以及菜百股份的傳世“金”典等。
不僅周大福,放眼整個珠寶行業,差異化更多的停留在手工創意、文化內涵甚至各種IP聯名款上,對于提高品牌調性,對標國際品牌,提高溢價的工作仍然不足。消費者更看重克重價格,而不是品牌。
如周大福的“人生四美”鉆石鑲嵌飾品,客單價達1.6萬,有網友評價稱,“黃金克價達700-1000元,不值”。
隨著未來線下新開店數量的放緩,對于周大福而言,如何提高品牌溢價,才是最終需要思考的問題。
02
依靠下沉市場
周大生仍有潛力
周大生成立時間相對較晚,但在頭部企業中增速較快。
2017-2021年的5年間,周大生凈利潤復合增速為20%,高于龍頭周大福的17.05%,但略遜于迪阿股份的51.07%。
增速較快主要與周大生大眾品牌定位有關,與其他頭部聚焦高線城市的策略不同,周大生一開始就定位于三四線以下的下沉市場。
據周大生2022年中報,低線城市銷售占比近70%,而周大福占比近40%。迪阿股份同樣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三線及以下占比約35.14%。
而行業在一二線城市增長穩定后,下沉市場便成為了各方爭奪的焦點。由于占據了先發優勢,周大生在這輪爭奪戰中更有主動權。
周大生的快速崛起與采取的輕資產加盟模式密不可分,門店數量快速擴張。到2019年門店數量已超4000家,在周大福之上,位居行業之首。
從三家盈利能力對比看,周大生毛利率雖不及迪阿股份,但也高于周大福。2020年以前均在40%以上,而周大福一直在30%以下。
這主要在于周大生鑲嵌類產品占比高。鑲嵌類產品比素金類更具個性化,工藝更加復雜,更容易做到差異化,毛利也要高于素金類。2020年其鑲嵌首飾營收占比達43.45%,線下自營店毛利率達41.87%。
但由于周大生2021年以來素金類產品占比不斷提高,以及疫情影響了加盟店補貨,鑲嵌類收入不斷下滑,自然也影響了毛利率。
2022年上半年周大生毛利率降為22.16%,低于周大福的23.56%。隨著疫情放開,周大生毛利率也有望回升。
不僅毛利率,其費用率管控相對較好,凈利率也好于周大福。2022年上半年周大生凈利率為11.44%,高于周大福的7.28%。
線上渠道也是周大生的一大看點。2022年上半年周大生占比為11.84%,高于周大福5%左右水平,而善于線上營銷的迪阿股份,線上占比也僅為10.38%,也不及周大生。
為打開線上渠道,周大生專門推出了新品牌DC,定位輕奢類社交時尚珠寶,以低客單價、高毛利的非金首飾為主,如銀飾品、寶玉石制品等。2022年上半年周大生線上毛利率為30.7%,是其所有渠道中最高的。
在具體做法上,周大生注重直播帶貨,與烈兒寶貝、辛巴等頭部主播合作。在辛巴的直播間,周大生以共同分利的模式進行合作,還發放了線下優惠券為門店導流。據華創證券研究,超10%的線上消費者會到線下門店二次消費。
未來周大生門店擴張、線上渠道以及鑲嵌類產品的增長潛力,為其業績增長提供了背書。
03
迪阿股份找到了突圍密碼
珠寶行業的突圍密碼,被成立僅10余年的迪阿股份找到了。
截至2月23日,迪阿股份市值除了低于周大福老鳳祥兩個老字號外,是行業中的第三高,達220億。在營收上,2022年上半年,迪阿股份僅憑著20.85億的收入就創造了5.79億的凈利潤,毛利率超70%,凈利潤在行業排名中位居第4位。
縱觀迪阿股份的成長歷程,起初體量小,沒有周大福、周大生等的品牌積淀,也沒有認知度,更沒有線下渠道規模,想與巨頭抗衡幾乎不可能。
但在追求差異化的難題上,迪阿股份通過專精鉆戒賽道實現了逆襲。
首先,國內鉆戒滲透率仍然偏低,賽道增速高于整個行業。據國信證券,2017年國內鉆戒滲透率47%,低于美國超70%及日本的近60%。品類增速在2021年的市場好轉中達到了21.77%,高于行業18%的數據。
在業績上,三家企業中迪阿股份凈利潤增長最快,2019-2021年從2.64億增長至13.02億,復合增速達122.01%,遠高于同期周大福的13.92%及周大生的11.18%。
更關鍵的是,三家企業中迪阿股份品牌定位最為清晰,差異化更加明顯。憑借“一生一戒”的品牌理念出圈,消費者也愿意為高價買單。
迪阿股份的營銷,也是其最受詬病的地方。在高毛利率、高凈利率背后,是高到嚇人的營銷費用。
迪阿股份是地鐵、梯媒甚至綜藝影視營銷中的常客,2022上半年銷售費用率高達31.98%,遠超同期的周大福和周大生,也讓一眾同行汗顏。
超高的費用率中除了營銷外,還包括自營店管理費用。但當下迪阿股份門店并不多,且一直堅持自營,沒有加盟店。未來他的擴店收入也有很大想象空間。
另外,迪阿股份線上的流量營銷對當下成績也功不可沒。其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共擁有超2000萬粉絲,遠高于同行。這自然進一步強化了他的營銷能力。
綜合來看,目前珠寶行業格局雖已成型,但并未產生絕對的龍頭,行業的角逐仍在進行時。相比較來看,迪阿股份正在不斷擴大優勢領地,對頭部陣營有可能實現超車。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作者:市值觀察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