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22億!70后白手起家,河南人吃出一個“掛面第二股”?
作者|發哥說新股 來源|格隆匯新股(ID:ipopress)
新消費的熱度熄了火,傳統消費的IPO依舊停不下來。
公開信息顯示,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想念食品”)擬滬市主板IPO,保薦人為國金證券。
想念食品成立于2008年,聚焦掛面和面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有意思的是,這不是它第一次沖擊資本市場,2020年9月曾遞表創業板,當時的保薦人為光大證券,但在2021年4月撤回申請,終止IPO事項,如今“轉道”滬市主板,也換了家保薦機構。
圖片來源:創業板網站
這家公司是個土生土長的河南品牌,不得不說,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河南地處“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放在以前,它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區,如今也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基于地形和氣候的特點,河南適合種植糧食作物,尤其是小麥,常被稱為“天下糧倉”。公開數據顯示,十年來,河南省糧食總產先后邁上了1200億斤、1300億斤兩個百億斤新臺階,連續五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
與此同時,國家對糧食加工產業的發展扶植不斷,在這樣的利好下,河南的食品加工業得到興盛發展,也走出了很多被人熟知的品牌,既有三全食品、思念食品、雙匯等老牌,也有蜜雪冰城、白象食品等“網紅”。
話說回來,A股市場上目前僅有一只掛面標的——克明食品,若是想念食品能成功上市,它或成為A股的“掛面第二股”。不過,行進途中的荊棘也無法忽視。
01
“面條大王”的誕生
想念食品的創始人孫君庚是個70后,畢業于河南科技學院食品加工專業,他的創業之路也是充滿了笑與淚。
上個世紀90年代,畢業后的他進入南陽市糧食技工學校實習工廠工作,擔任生產廠長,干了好幾年后,他決意創業,接手了一家面條廠,在當時市場競爭激烈,作為新人的他吃了不少苦。一開始虧損是常態,好在后來,孫君庚有了靈感,嘗試把掛面做成精細化包裝,賦予了節日年貨概念,最終銷量得到提升,賺到了錢,后來他還被業內稱為 “ 面條大王 ”。
隨著生意慢慢做大,經營步入了正軌,孫君庚也與時俱進,重視電商渠道的鋪設,也加強了營銷的輸出,2016年春節期間想念食品還出現在了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巨型屏幕上。
2016年12月,公司變更為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孫君庚擔任想念食品董事長、總經理。經過多年發展,公司打造了“想念”、“康面”、“宛康面”、“優面”等多個品牌的產品線。
圖片來源:官網
根據招股書,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孫君庚、熊旭紅夫婦。孫君庚、熊旭紅夫婦通過想念控股、南陽眾聚控制公司 29.46%的股份,同時還分別直接持有公司 6.06%、20.98%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 56.50%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02
增收不增利?
來看基本面,可以發現,想念食品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狀。
報告期內,想念食品實現營收13.48億元、19.47億元、22.2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13億元、1.71億元、1.03億元,出現明顯的波動。
究其波動的原因,事實上, 2020年,受疫情因素影響,消費者對于食品的居家消費及儲備需求增長較大,增加了對掛面、面粉等方便主食產品的需求,當年公司經營情況良好;而2021年隨著疫情的好轉,消費者儲備需求有所下降,疊加受原材料小麥價格上升及產品銷售市場波動等的影響,想念食品的凈利潤有所下降。
有趣的是,2021年想念食品的凈利潤明顯高于克明食品,后者于2012年3月上市,最新市值40億元。
想念食品的銷售模式以經銷為主。按產品劃分,報告期內,掛面的銷售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最高,但出現逐年下降趨勢,占比分別為 84.42%、79.07%、61.81%。同時,面粉的收入占比呈上升之勢。
圖片來源:招股書
報告期內,想念食品的綜合毛利率在走下坡路,分別為21.29%、 19.02%、14.19%,系主營產品毛利率的變動及不同毛利率產品銷售結構變動所致。其中,2019年-2021年,想念食品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1.72%、20.04%、15.6%,均低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均值。
從產能利用率來看,想念食品掛面和面粉的產能利用率沒有飽和。報告期內,掛面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3.29%、83.05%、71.71%,出現了波動下降;公司小麥加工產能利用率在 80%-90%之間,其中,2020年小麥加工產能利用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為2020年小麥加工產能擴張較快所致。
而本次IPO擬募資9.74億元,其中有6.58億元用于鎮平想念食品產業園二期工程建設項目,進行擴產,項目達產后公司掛面產品年生產能力將增加15.36萬噸。
另外,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動比率分別為 0.95、1.71、1.69;速動比率分別為 0.80、1.06、0.93;資產負債率(母公司)分別為56.88%、64.63%、56.53%,明顯高于同行,需要加以注意。
整體來看,除去疫情時期的業績大爆發,想念食品的產品其實不好賣,盈利能力正在減弱,這是個需要警惕的關鍵點。
03
走不出河南?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掛面生產國及消費國,雖說目前行業發展相對成熟,但其痛點還是很直觀的。
這一賽道本身的準入門檻較低,市場集中度有一定的提升,但整體還是比較分散,而競爭已經十分激烈,不過整體管理水平較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同質化嚴重,鮮有品牌真正走出來,可以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來概括。
根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2021年統計數據,想念食品在全國24家掛面企業中產量排名第三,占全國掛面合計產量比例為4%。
雖然本文的想念食品已在市場上嶄露頭角,有了一定的存在感,但這一優勢依然不夠凸顯。它需要順應差異化的消費需求,投入更多的資源,憑借資本、品牌、技術等優勢去提升市場份額和影響力。
或許,想念食品的第一步便是要走出河南。
事實上,想念食品在河南省的品牌效應明顯。報告期內,來自河南地區的銷售收入占比高,而在華北、西北、華南、東北等地沒什么存在感。
眾所周知,想念食品靠著河南大本營起家,吃到了不少紅利,但想要真正建立并發揮自身的品牌優勢,還得做到線上、線下主要渠道全品類覆蓋,進一步培育和開拓市場,這也就是為什么本次募資的項目也包括了營銷網絡及品牌建設項目。
與此同時,想念食品也應重視研發創新。要知道,掛面的增長一直靠走量,除開產能的釋放,基本沒多少溢價空間。而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目前產品向健康化、營養化、功能化發展,尤其在預制菜的熱潮下,“輕烹飪”概念的風味掛面有了一席之地,這對入局者來說,在研發、生產等方面都有著不少的挑戰,而只有提升研發實力,才能加強產品的制造工藝和營養價值,從而形成一定的進入壁壘。報告期內,想念食品的研發費用分別為996.25萬元、885.86萬元、952.23萬元,占比均不到1%,還有待提升。
04
結語
長久以來,資本都對農副產品深加工行業的關注不多,畢竟,這一賽道常受制于原材料、食品安全等多因素影響,業務不具備創新性,業績不夠穩定,成長性也堪憂。本文的想念食品算是從眾多標的中走了出來,擁有一定的體量,但行業競爭越來越卷,它的護城河不算堅固,需要進一步提升品牌認知度,不然難以走向全國。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隆匯新股(ID:ipopress),作者:發哥說新股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