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發現運動“續命”最佳時間,每周這個量,死亡風險最低
來源|醫諾維(ID:inovelt)
生命的意義在于運動,運動能讓身體的細胞活動起來,可以讓人擁有好氣色并且更加健康,運動和健康是正相關的關系。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運動具有諸多益處,有助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改善情緒,甚至能改善多種癌癥治療效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運動指南,成年人應該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心臟協會》旗艦期刊" Circulation "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Long-term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intensity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A prospective cohort of US adult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每周進行2-4倍的指南推薦量的中等或劇烈強度運動的成年人,死亡風險最低。每周150-300分鐘的劇烈運動可降低死亡風險21-23%,每周300-6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可降低死亡風險26-31%。
早期的研究表明,規律的體育活動與降低心血管疾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有關。身體活動對健康的影響很大,但仍不清楚進行高于推薦水平的長時間、劇烈或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是否會對心血管健康產生任何額外的益處。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兩項大型前瞻性研究中超過100000名成年人的死亡率數據和醫療記錄,參與者中有63%是女性,平均年齡為66歲,隨訪時間持續30年。
所有參與者每兩年填寫一份問卷,自我報告他們的業余體育活動,還包括健康信息、醫生診斷的疾病、家庭病史、個人習慣以及鍛煉頻率等。運動數據采用了過去一年每個人每周花在各種體育活動上的平均時間。中等強度運動被定義為步行、舉重和健美操。劇烈運動包括慢跑、跑步、游泳、騎自行車和其他有氧運動。
研究發現,每周進行中等或劇烈運動指南推薦量的2倍的成年人,長期死亡風險最低。
具體來講,在滿足指南推薦運動量的參與者中,符合劇烈運動的參與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31%,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5%,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9%;符合中等活動的參與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2-25%,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9-20%,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0-21%。
對于滿足指南推薦運動量2-4倍的參與者,每周劇烈運動150-300分鐘,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7-33%,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9%,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1-23%;每周中等活動運動300-600分鐘,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8-38%,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5-27%,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6-31%。
不僅如此,在超過指南建議最低活動水平4倍的成年人中,沒有發現有害的心血管健康影響。這推翻了以往關于長期運動有害的研究,如馬拉松、鐵人三項和長距離自行車比賽可能會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發現可能會減少人們對先前幾項研究中觀察到的高水平體育活動的潛在有害影響的擔憂。
此外,研究還發現,超過指南建議量的每周最低水平的4倍后,并不能進一步降低死亡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結果提供了證據,可以指導個人在一生中選擇適當的運動量和強度,以保持整體健康。并進一步表明,通過進行中高水平的中等或劇烈活動或兩者結合,可以實現最大的益處。
總之,該研究表明,每周進行2-4倍的指南推薦量的中等或劇烈強度運動的成年人,死亡風險最低。從長遠來看,兩者結合,可以實現最大的益處。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161/CIRCULATIONAHA.121.058162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醫諾維(ID:inovelt)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