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者發現,經常喝牛奶,增加中國人肝癌和乳腺癌風險
作者|醫諾維 來源|醫諾維(ID:inovelt)
牛奶是生活中常見的飲品。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元素等多種營養成分,能為人體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和鈣,增強人體的體質,提高免疫力。然而,無論是什么,物極必反,過量飲用也會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中國,奶酪和黃油的消費量非常少,牛奶和酸奶的消費量也遠低于西方人口。此外,由于缺乏分解乳糖的關鍵酶乳糖酶,大多數中國成年人無法正常代謝乳制品。早期對于西方人群的研究表明,乳制品可能與較低的結直腸癌風險和較高的前列腺癌風險相關。然而,對于中國人群,這些結果可能并不相同。
2022年5月6日,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BMC Medicine "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Dairy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cancers in Chinese adults:an 11-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people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發現,在中國成年人中,經常食用乳制品的人患肝癌和乳腺癌的風險顯著 增加,每天多攝入50克,風險分別增加12%和17%。
為了確定乳制品對中國人患癌風險的影響,研究人員分析了中國 CKB 數據庫中的510146名中國成年人,參與者來自中國十個不同的地區,之前沒有癌癥病史。在招募時,每位參與者完成了一份關于他們食用不同食品頻率的問卷。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三組:經常乳制品消費者(至少每周一次)、每月乳制品消費者、從不或很少食用乳制品。
總體而言,在所有參與者中,20.4%的參與者經常食用乳制品(主要是牛奶),11%的參與者每月食用一次乳制品,69%從不食用乳制品。整個研究人群的平均消費量為每天38克,經常乳制品消費者每天的平均消費量為81克。
研究人員使用來自國家癌癥和死亡登記處的數據以及健康保險記錄來確定新的癌癥診斷,包括致命和非致命事件。數據分析考慮了一系列可能影響癌癥風險的其他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地區、癌癥家族史、生活方式因素等。
在大約11年的隨訪期間,共發現了29277例新癌癥病例,其中肺癌(6282例)發病率最高,其次是女性乳腺癌(2582例)、胃癌(3577例)、結直腸癌(3350例)和肝癌(3191例)。
數據分析發現,經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癌癥總體發病風險提高9%,經常食用乳制品的人患肝癌和乳腺癌的風險顯著增加,每天多攝入50克,風險分別增加12%和17%。
乳制品攝入量與總體、肝癌、淋巴瘤和乳腺癌發病關系
此外,乳制品攝入與結直腸癌、前列腺癌或任何其他類型的癌癥之間沒有關聯。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些研究結果不能證明因果關系,但有幾種可能的生物學機制可以解釋這些關聯:
第一,更多的乳制品消費可能會增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的水平,這會促進細胞增殖,并與多種癌癥的較高風險有關。
第二,牛奶中存在的女性性激素(如雌激素和黃體酮)可能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而乳制品中的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可能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第三,對于大多數不能產生足夠乳糖酶的中國人來說,乳制品也可能被分解成影響癌癥風險的產物。
研究人員強調,這是第一項調查中國人群乳制品與癌癥風險之間聯系的重大研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這些發現,確定這些關聯是否是因果關系,并調查所涉及的潛在潛在機制。
盡管如此,研究結果表明,經常食用乳制品與某些癌癥之間可能存在直接聯系,但重要的是,乳制品是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來源,僅根據該研究的結果減少乳制品消費是不明智的。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2-02330-3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醫諾維(ID:inovelt),作者:醫諾維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