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漲薪”,釋放了什么信號?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陳長紅 來源|新眸(ID:xinmouls)
雙十一未至,快遞先“火”了。
每年雙十一前夕,能和各種折扣同樣引起熱議的,是快遞價格,包括商品打折和快遞漲價。比如我們熟知的幾個重量級快遞玩家,“三通一達”(中通、申通、圓通和韻達)和極兔,這5家快遞公司紛紛在近期上調運費,具體來說:申通、韻達和圓通快遞單票收入9月環比上升幅度分別為8.2%、4.4%和7.0%。
對于快遞單票價格上漲現象,快遞公司自然是樂見其成,這背后主要有兩點原因:1、價格戰告一段落、快遞價格實現有序回升;2、價格漲幅在合理范圍內,用戶期望區間變成服務和價格對等。為此,這篇文章我們將重點討論:
快遞玩家紛紛“漲薪”的主要原因;
漲薪背景下,對快遞行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01
快遞行業變局
“派送費漲了后,按照每天平均送200件快遞來計算,一天下來就能多掙20元。到了下半年開學季和各類電商節旺季,我們每天要投遞的件數至少會翻一番,派送提成也就更多。”一位中通快遞員對新眸表示。
無獨有偶,就在前不久,義烏的一位拼多多商家稱已收到某家快遞公司今年“雙11期間”每單漲0.2元的通知,按日發貨量500單計算,一個月快遞成本就要增加近3000元。我們在了解南京江寧區高新園附近的幾家快遞網點后,發現它們暫時還沒有收到有關“雙11”漲運費的通知。
一般來說,在電商旺季快遞公司漲價大多是有針對性的,往往會提前通過與電商客戶協商的方式,再敲定折扣和漲價事宜。對于個體戶來說,快遞公司官網有明確的價格公示,且短期內不會頻繁變更,但不排除旺季退、換貨運費上漲的可能性。
以去年春節為例,多家快遞公司紛紛開展“春節不打烊”活動,快遞網點收到通知后會提前聯系電商客戶,告知額外收取每票派送服務費(各家公司標準不一),而散客在下單時則會受限或直接在系統公示增值服務費。
但大眾所關心的問題是,快遞漲價的背后,服務卻沒跟上,主要表現為時效延誤、服務態度差、不告而投。
快遞流程大致如下:1、下單、打包、發貨;2、從營業點轉運至第一中轉場進行分揀;3、發往收貨地就近的轉運場進一步細分;4、運達派送網點進行派送。中間可能出現的延誤環節有:漏裝車、誤裝車、分揀不及時以及派送不及時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國家郵政局發布的9月快遞發展指數中表明:今年前3季度快遞的72小時準時率約為75.6%。
業內人士告訴新眸,“現在很多快遞在投遞時都不通知收件人,直接放在菜鳥驛站或者代收點,再由菜鳥驛站或者代收點給收件人發取件碼。這無疑讓網購變得不再輕松,要時刻關注物流信息,有時候甚至要去隔壁小區拿快遞。”
《2021年9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中指出:從分指標來看,快遞有效申訴率預計約為百萬分之0.2,9月份消費者對快遞服務的滿意度約為79.9分,前3季度消費者對快遞服務的滿意度約為79.2分,總體得分并不高。
02
快遞“漲薪”的背后
在新眸看來,這次快遞“漲薪”有兩方面原因:
1、成本上升下的被迫舉動;2、出于盈利的主動舉措。
一般來說,快遞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設備成本、場地成本等。根據中國郵政快遞報社發布的《2020年全國快遞員基層從業現狀及從業滿意度調查報告》:在19260份的有效樣本中,過半快遞員月收入不超過5000元,月收入超過1萬元的僅占1.3%。
一位有著3年經驗的快遞員告訴新眸,“與他同期入職的快遞員,大都簽的是勞務外包合同,并且,每個月五險并不齊全,甚至只有三險且份額極少,工資也大都采用‘底薪+派件’提成模式,提成往往占工資總額的大部分。”
根據他的經驗,快遞員收入水平波動很大程度上與降低派送提成有關,在快遞淡季,這些快遞員可能會流動至外賣行業(比如美團、餓了么等),到了電商旺季再回歸,有的快遞公司還會通過漲薪的方式留人,以及在各個中轉環節外聘大量臨時工,以確保中轉時效。
需要注意的是,業務量仍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據《國家郵政局公布2021年9月郵政行業運行情況》公告顯示,1-9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767.7億件,同比去年增長36.7%,按目前的業務量增長速度來看,到10月末,今年累計業務量將有望超越去年全年的833.6億件。
圖:快遞業務量情況(來源:國家郵政局)
業務量猛增,加上各類自動分揀設備投入應用,場地需求變得更加迫切,中轉場需要租用更大的場地以滿足所需。而到了雙十一前夕,快遞公司的慣例是,擴大舊場地容積率或者租借新的場地,以避免爆倉風險。
油價上漲,是此次快遞漲薪的最直接因素。
新眸查詢發現,10月中旬國際原油價格仍在上漲,紐約商品交易所11月繳獲的輕質原油期貨收于83.87美元/桶,單價上漲0.91美元,漲幅為1.10%,12月份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收于85.84美元/桶,單價上漲0.74美元,漲幅為0.87%。在此之下,國內原油價格、成品油價格也隨之上漲,92號汽油價格預計在7.5元左右,95號汽油可能突破8元。
有趣的是,在快遞玩家們發布的上半年經營數據里,我們觀察到它們的業務收入增長水平,要遠低于業務量增長水平,其中,快遞單票營收一直在下降。
細究原因,主要是快遞玩家為了增加淡季散客收入,采取了折扣、優惠券等形式降價,打起了間接價格戰,從各環節降低成本、甚至降低派件提成,而給快遞員“加薪”,也間接改善了快遞服務問題,帶動了快遞單票收入的環比上升:企業經營需要盈利,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快遞漲價對快遞公司來說是件好事。
就當下來看,這種外界干預措施是有一定效果的。
03
從價格競爭,轉向服務競爭
事實上,電商節前快遞漲價,并不鮮見。
以今年雙十一為例,20日預售開始當天,大量消費者涌入淘寶搶購導致平臺“崩潰”,由此可見,今年電商旺季依然帶來了業務量成倍增長,對比之下,散客收入占比將下降,這意味著,低價并不是唯一的競爭方式。
安信證券在最新的研報中指出:各快遞企業上調派費及旺季漲價,在短期內利好行業價格改善,考慮到快遞企業在規模效應帶動下單票成本仍有上調空間,預計2022年快遞企業盈利有望明顯改善。
中長期來看,線上滲透率持續提升,電商們對快遞運輸的需求性增強,是一個常規邏輯。在快遞網點覆蓋率和商家包郵策略變動的影響下,服務和品質將成為新的競爭要素;另一方面,外界密集發聲,也干預到了快遞行業價格戰,根據今年4月新發布的快遞管理規定:快遞經營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提供快遞服務。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首次以條文形式提出價格監督,被視為監管層面介入快遞價格戰,并加以約束的開端。
趙小敏(上海交通委郵政快遞專委會副主任)曾公開表示,“往年快遞費上漲始于雙十一前夕,終于春節后,但今年不同于往年,春節過后價格也不會明顯下降。”快遞公司在攬收、轉運和派送模式上不盡相同,因此,成本核算、分攤難免產生差異性,在外界對于快遞公司本身的機制不太了解的情況下,無法以較為精準的統一價格作為衡量標準。換句話說,快遞公司極有可能鉆成本漏洞,通過優惠券、內部折扣等形式進行價格競爭。
在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雙管作用下,快遞行業價格戰趨緩已成定局。
不可忽略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快遞成本上升是消費者在買單。在運費上漲空間未知的情況下,價格能否與服務對等成了消費者的關注點,作為雙十一主力軍的學生黨、上班族幾乎承包了快遞驛站,快遞甚至從室內堆積到室外,快遞貨量大、貨物堆積,很容易造成擠壓貨損、取件難度增加,人們體諒快遞員派件的幸苦,但也希望能享受到高質量的到家服務。
除此之外,運輸品質和服務,同樣成為競爭手段,這往往需要對所有運輸環節進行把控,快遞員只是末端派送一環,影響的只是末端品質和時效,言下之意,派件提成增加對末端服務是有一定影響,但影響程度未知。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眸(ID:xinmouls),作者:陳長紅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