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擺脫李佳琦的花西子!
作者|芮爾 來源|消費界(ID:xiaofeijie316)
導讀:
花西子能夠獲得國貨美妝頭部品牌的殊榮,和李佳琦的深度綁定不無關系。在2017年,花西子天貓GMV甚至沒有進入前50,2018年線上銷售額也僅為4319萬元。
但在2019年,花西子銷售額實現了幾十倍的增長,實現了11.3億元的成績,2020年,線上銷售額更是預計接近30億元。
在花西子銷量不可思議般崛起背后,一個美妝圈人人皆知的名字——李佳琦,或許是破解這一謎題的關鍵原因。
一
花西子的李佳琦依賴癥 ·
提到花西子,沒人能繞過李佳琦。
去年,花西子超過30%的流量來自于李佳琦直播間和李佳琦抖音號。在雙十一等關鍵期,李佳琦直播間貢獻的GMV甚至占據花西子總GMV60%以上。
而在此之前,花西子過早的搭上了李佳琦的東風,成為國貨彩妝炙手可熱的玩家。
2017年,花西子成立。此時的李佳琦只是歐萊雅和淘寶、美ONE三方共同打造的七個“網紅BA”之一。關注到李佳琦,來源于關注競爭對手完美日記的成功打法。
2018上半年,完美日記“數據團隊”發現李佳琦直播間擁有高活躍度和高增速。那時候,因為淘寶流量對美妝領域男主播的扶持,李佳琦的直播間人數觀看時??梢赃_到5萬人。
為了不錯失流量來源,完美日記選擇李佳琦作為合作方之一。但也并沒有十分仰賴李佳琦,而是在找了與其粉絲量相近的KOL同步投放。
但李佳琦的表現超出了完美日記的預期。2018年雙十一,那場著名的口紅大戰還歷歷在目。李佳琦和馬云,兩個流量男主在熒幕前為大家貢獻了口紅售賣PK的大戲,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完美日記也在這一年首次成為國貨美妝天貓銷量第一。
這時候,李佳琦正式被花西子列為“重點對象”,也讓此堅定了想要深度綁定李佳琦的決心。
誠然,這時候的李佳琦心態也發生了變化,對于找上門來的還沒有什么名氣的花西子,李佳琦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花西子盡快在國內開旗艦店,而且將業務擴展到國際上”。
2018年到2019年間,花西子創始人花滿天和李佳琦達成了合作的協議:李佳琦深度參與到花西子產品中,以及全新的分成模式。
李佳琦重新定義了達人和品牌方的合作模式。在此之前,李佳琦的帶貨收入一般是“坑位費+返傭”,主要是固定的品牌方支出和一定的銷售額分成。而和花西子的合作,李佳琦可謂盡享漁翁之利。
精勵文化創始人Emily透露,“李佳琦每賣出一個花西子產品,利潤都歸他”。
看似不平等的條約,道盡了當時兩方實力的差異。此時的李佳琦,除了在淘寶直播間打開名氣,在抖音發力短視頻后,粉絲也迅速突破1400萬,成為了“直播+抖音”總粉絲量超過1500萬人的美妝第一人,鞏固了自己的流量實力。
而另一方的花西子,已經耗費了創始人21個月的時間和精力,但結果寥寥。沒有融資的花西子,靠著花滿天個人積蓄和家中支持,努力燃燒著自己最后的燃料。
他們的相遇,是上天注定的安排,同樣是花西子起死回生的不二選擇。
也是因此,李佳琦對花西子的產品擁有巨大的話語權甚至一票否決權,如果花西子的產品他不喜歡,他可以拒絕帶貨。
憑著自己在美妝圈的多年經驗,李佳琦對花西子的產品設計、顏色、按壓方式等小小小細節,都提出了意見,在得到其肯定后,花西子才會投產。
除此之外,李佳琦還通過個人抖音、微博等渠道,全方位為花西子打廣告,做深度綁定,成為花西子的核心流量通道。
2019年1-7月,在李佳琦118次直播中,花西子出現了45場次,2020年,在李佳琦直播間出現了71次,相當于平均每個月合作5.9次。“花西子散粉來嘍”,一度成為李佳琦的口頭禪。
正是這種相互深度綁定的關系,讓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李佳琦直播間,了解到花西子這一國風品牌。
二
上癮容易戒除難 ·
但這種深度的綁定,也讓花西子過于依賴李佳琦,一旦離開李佳琦的直播間,花西子的產品力就像被腰斬。
2020年2月,花西子80%的銷售額來自線上平臺,而這80%里面40%來自李佳琦的直播間。
花西子去年在淘寶直播這個渠道每天差不多都有200場左右的直播,頻次還是比較高的。但是,以去年10月到11月份30天的數據為例,可以看到三個波峰均是李佳琦的直播場次帶來的銷售額暴增,與平日差距十幾倍。
2020年10月到11月花西子銷售額波峰
也就是說,少了李佳琦,花西子在淘寶直播這個渠道基本不可能做起來。
雖然,花西子的如意算盤是通過李佳琦獲得流量,然后依靠小紅書、微博上的明星投放,最后通過中小KOL或者KOC維持熱度。
這樣的投放策略,和花西子目前的產品線有一定關系?;ㄎ髯拥漠a品豐富度比起另一個主打國貨的完美日記來說,稍顯單薄。
創立至今的花西子SKU數量不足完美日記的30%,而客單價又接近對方的一半,達到150元,高客單價勢必帶來成交率的降低。
花西子的策略是通過爆款單品,補齊因為上新慢帶來的劣勢。目前,花西子主打的產品為“眉筆、蜜粉、口紅”。去年一整年,這三種產品占據了花西子銷售額的63%。
這樣,即使上新速度慢,花西子也可以依靠爆款單品獲得不錯的銷售成績。所以,如何能夠在有限的產品中最大化李佳琦的流量優勢,然后通過逐步往其他渠道進行流量遷移,是花西子想要擺脫李佳琦的后一步策略。
從2020年開始,花西子已經不再繼續參與李佳琦的直播了,只有在新品發布和關鍵的消費周期內,產品才會出現在其直播間。
同時,選擇杜鵑為代言人,和周深合作推出歌曲《花西子》歌曲,都是在為破圈,擺脫李佳琦的流量桎梏作準備。
因此,花西子也在不斷加速布局更多KOL和主播,僅在2019年11月,花西子在小紅書上的KOL投放量就擴大了一倍。
布局策略開啟后,花西子在B站上合作的Up主超過430位,在小紅書合作KOC超400位。同時堅持自播,每天合作主播數量超過50人。
但這些大刀闊斧的改革,對花西子實際的作用有限。2021開年以來,花西子的銷售額高峰均出現于李佳琦直播間,一旦李佳琦沒有推其產品,花西子的GMV只有原來的1/5。
而其他合作的幾百位來自B站和小紅書的大小KOL、KOC10%的帶貨能力對花西子來說,還不如一個李佳琦,他一個人就能給花西子帶來20%的營收。
可以看出,花西子雖然靠著李佳琦獲得了巨大的流量優勢,但同時因為過度依賴,失去了自主獨立性,以及對品牌的掌控。
一邊是在花西子品牌上加上更多李佳琦的烙印,一邊是品牌想要自主的道路,花西子和李佳琦的分手之路如何走?
三
分手之路如何走 ·
花滿天作為花西子創始人,曾于2012年操刀過百雀羚品牌“三生花”策劃,打造出“花+東方美感”的品牌定位,其標語“花釀美麗”與花西子如今的品牌定位“以花養妝”,顯現了創始人從那時候起就想要推出國貨品牌,并發揚東方美的心愿。
花滿天曾參與百雀羚“三生花”策劃
而今,這樣的心愿自然不想因為和李佳琦的綁定,成為一個只能在李佳琦直播間實現的心愿。而對于品牌,兩人也有想法差異。
在最新的采訪中,李佳琦表示,“把花西子開到倫敦和巴黎”是自己的夢想之一,但線下并非花滿天的情愿。李佳琦從2018年就提議的線下店鋪,花西子現在只開了一家名叫做“西子黛茶”的奶茶店。
而花滿天對于“去李佳琦”的想法,通過國際上流行起來的“中國風”美妝趨勢,或許能夠獲得解放。
近兩年來,日本流行起了“底妝白凈、輪廓立體、唇妝突出、成熟美”的中國妝。在傳統的韓妝、日系妝、歐美妝外,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個概念最開始由日本博主在油管上帶起來,精巧的中國妝,每一個點擊量都在10萬+。另一個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日本明星石原里美拍攝的《VoCE》,也使用過中國妝,讓品牌進一步出圈。
相比完美日記的國際化之路,花西子極具差異化的品牌包裝,為其東方美的韻味鋪墊奠定了基礎。
“雕花口紅”、“苗族印象”、“西湖印記”禮盒、“百鳥朝鳳”彩妝盤,再加上極具東方形象特色代言人杜鵑的加持,讓遠在大洋彼岸的國外友人領略具有東方特色的花西子,或許成為擺脫李佳琦直播間最好的品牌戰略。
花西子苗族印象產品
去年10月,花西子的苗族高定系列出現在中國非遺美學展上,并因此被央視報告,進一步奠定了自己東方美妝的地位。
今年3月1日,花西子登陸亞馬遜(日本),同心鎖口紅一度殺入到銷售榜前三,進一步證明了花西子的出海能力。
但品牌出海或許能夠攫取一段時間的利潤,緩慢和李佳琦實現分手。但長久來說,花西子仍然需要擴充自己的產品實力。
截至今年3月18日,花西子在過去快四年時間(始于2017年8月25日),備案了753款產品,而完美日記(2017年2月20日)共備案了2340款產品,是它的三倍。
雖然兩者都曾被消費者詬病不好用,但完美日記上新的速度,讓人能夠忘記質量帶來的不快感,用速度填補質量帶來的缺憾。
同時,花西子的產品質量同樣需要引起重視。與完美日記一樣,花西子也沒有自己的工廠,生產全部來自代工。
這樣的方式,雖然可以在市場快速劃開一道口子,創造一個新品牌,但同時也會讓自己輕易步入同質化的競爭格局中。缺乏研發能力、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極具考驗消費者忠誠度。
畢竟,在始于顏值后,忠于質量,才是品牌長紅的關鍵因素。花西子母公司目前專利申請只有25項,且大部分來自外觀專利,而歐萊雅每年平均有近500個產品專利申請。
對于一個品牌來說,只有產品連續性強,產品質量經受住時間考驗,銷售渠道多元化,讓產品真正走入大眾,才能由網紅變為長紅,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大牌。
而美妝類目的新品牌,一般是通過“將高潛力單品打造成爆品,后累積第二、第三單品,通過高投放高聲量推動品牌認知”,同時依靠電商品牌、社交媒體等媒介,使營銷與產品均能快速觸達廣泛消費者,在短時間內實現品牌規模的提升與認知的塑造。
對于花西子來說,擺脫李佳琦或許不是那么迫切的事情,如何在快速迭代的市場保持相對的速度,增加與國際大牌相比的不可替代性,在產品外觀外,精研自己的產品內在,可能才是更為迫切的事情。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消費界(ID:xiaofeijie316),作者: 芮爾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