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赴美投資辦廠為何陷入泥潭?
本文來源:張平個人微信公眾號:平說財經(bzzcaijing),前瞻網獲授權轉載
張平:國內知名財經評論家,每日經濟智庫專家、BWCHINESE中文網專欄作家、MSN專欄作家。現為上海富大集團公司首席經濟師、上海新滬商集團戰略投資顧問
對于曹德旺來說,他算對了在美國辦廠的顯性成本,卻沒有算清楚辦廠的隱性成本。有時候隱性成本也是企業難以承受的負擔。美國很多制造業都領先于其他國家,為啥還有企業跑到其他國家去辦廠呢?這一點上看,曹德旺之前算盤打得不高明。
今年初,中國著名玻璃大王曹德旺曾感嘆國內除了人工成本便宜外,其他的生產成本都比美國高。他隨后宣布要到美國去投資辦廠。于是內地引發了“曹德旺跑了”的大辯論。而在時隔半年多后,曹德旺卻在美國攤上了大事兒,讓他感到痛苦萬分。
就在年初曹德旺毅然離開故士,拿出十幾億美元,遠赴美國俄亥俄州選址建廠,將原先通用汽車所遺棄的廢舊廠房翻新改造,并雇傭了大批美國工人,開始了福耀玻璃美國制造征途。起初在美國政商各界的大力配合下,曹德旺的辦廠之路走得還算比較順利,總共為當地創造了1500個就業崗位,也受到了當地媒體的贊譽。
但好景不長,6月12日,《紐約時報》刊文《中國工廠遇到了美國工會》,報道了曹德旺在美國建廠時遇到的困境——車間里的中美文化之間的沖突,一時間曹德旺在美國出事被掀了出來。那么,曹德旺在美國投資辦廠究竟遇到啥問題呢?筆者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條。
第一,拿管理中國工人的制度去管美國人。在福耀玻璃的車間中,有大量的員工抱怨“如果不足夠早地提前申請帶薪假,福耀就會以曠工為由對工人進行紀律處分。”,此外,一個名叫詹姆斯·馬丁的前雇員表示,公司讓他暴露在刺鼻的化學物質中,令他的雙臂起皰,肺活量變小。馬丁現在已經不是福耀的工人,福耀開除他的理由是曠工記錄太多。
對此,筆者認為,這是中美兩國的國情不同,曹德旺拿中國工人的“吃苦耐勞”的標準來要求美國工人。在中國,很多員工對企業是“任勞任怨”的付出,不僅對加班加點習以為常,某些中國職員更是在沒有加班費的情況下,主動留下來工作。但是在美國,完全不是這么回事,美國工人上班不會很拼命,而且一到下班時間,大家就準備走人。
第二,經安全生產不夠重視,而美國監管部門卻“珍視生命”。美國聯邦安全與衛生署對福耀玻璃要處以22.5萬美元的罰款,他們發現福耀存在違規經營的行為,例如在工人修理或保養設備時,沒有良好的鎖定機制關閉機器電源。
為了避免受到重罰,福耀在今年3月達成協議,投資約700萬美元改善工廠的安全相關問題,罰金降至10萬美元。而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也發起了激烈的工會運動,開始抵制福耀玻璃。
對此,筆者認為,在中國很多企業對安全防護問題不重視。條件好的大型企業有防護措施,而環境差一些的工廠連基本的防護措施都沒有。而這在中國企業家和員工看來,這都不算太大問題。而在美國監管部門看來,工人在安全保護措施的環境下才能工作,否則要么被要求提高保護措施,要么被監管當局處以重罰。
第三,擅自解雇公司高層職工遭投訴。工廠的前任副總經理通過法院向福耀玻璃發起了正式的公訴,說自己不是中國人而被曹德旺“炒了魷魚”。為此,福耀玻璃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解雇副總經理是因為“他們不盡職,浪費我的錢”。
對此,筆者認為,曹德旺現在所面對的問題是,在中國解雇一名員工甚至高管都沒什么問題。而在美國不管這個職員是不是忠于職守,解雇一個員工之前先要與工會磋商,并且給予當事人一定的補償金。而在未經工會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解雇員工,很可能會遭遇法律訴訟。
第四,曹德旺對美國工會制度并不了解。在中國我們所聽到的工會,通常都是逢年過節把職工聚集起來吃個團圓飯。有時候工會還要發發電影票。某職工若生重疾,工會就會派代表買上水果去慰問。哪個職工碰到了經濟方面的困難,工會就會出面要求大家眾籌募捐。在國內,工會組織的職能往往拘泥于此。
在美國工會不僅站在工人的角度上為其謀福利,而且工會的力量還能強大到左右美國選舉進程。從小事上說,美國工會工人的工資都是由工會和資本家直接談判而定,工人的合同是工會和資本家斗爭的結果。
所以,相比之下美國工人的待遇和福利肯定要遠比中國工人要好得多。而且,如果工人還對自己待遇不滿意,工會可以安排工人罷工,要求資本家進行妥協。而美國的制造業的生產線是按小時來計算的,所以一旦停工對企業來說損失不小。
此外,美國工會手上還有海量的選票,所以美國工會完全有能力操縱選舉。無論是從總統還是到州長,甚至是市長都是要依靠這些選票才能被選舉出來。這就意味著,美國政治家在很多時候,還要看那些大型工會組織的臉色。所以這幾十年來,美國工會的實力日趨強大。
當然,由于美國工會的力量過于強大,導致了美國企業的各項負擔和成本居高不下,工會向資本方提出必須要提高職工薪酬水平,不準輕易降薪和解聘,最終導致了很多美國企業的生產效率嚴重低下。不少美國學者認為,當年底特律破產背后都是汽車工會惹的禍。
為了避免工會對企業的過度影響,很多美國企業開始向海外轉移,甚至寧愿把產業轉移到海外國家去,也不愿留在國內與工會組織過多周漩。而對于曹德旺來說,他算對了在美國辦廠的顯性成本,卻沒有算清楚辦廠的隱性成本。有時候隱性成本也是企業難以承受的負擔。美國很多制造業都領先于其他國家,為啥還有企業跑到其他國家去辦廠呢?從這一點上看,曹德旺之前算盤打得不夠高明。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