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解決不了養老金虧空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昨天介紹了“十二五”以來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成就,稱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經中央批準后,人社部將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通過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
尹蔚民還表示,目前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退休年齡,除了非洲的一些國家之外,大多數國家都是在65歲、67歲,而且都是漸進式延遲的。我國現在是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政策,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
早在今年的3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兩會”上表示,延遲退休方案應該在2017年推出,最早2022年開始實施。于是倍受關注的“延退”問題再次成為百姓議論焦點,贊同與反對之聲此起彼伏。筆者對尹蔚民部長實行“延退”政策理由歸納為四個方面。
其一,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撫養比的不斷下降,若再不實行“延遲退休”,未來職工養老保險將會入不敷出。我國現在60歲以上人口為2.1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5.5%。根據預測,202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19.3%,2050年將達到38.6%,這對我國養老和醫療都會帶來巨大影響。目前,我國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3.04:1,到2020年將下降到2.94:1,2050年將下降到1.3:1。老齡化也會使醫療保險支出面臨更大壓力。
其二,我國目前的退休政策是新中國成立后,50年代初期確定的,當時人口的預期壽命不到50歲。現在建國已經60多年,國情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口的預期壽命已達70多歲。而我國的退休政策沒改,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有8000多萬,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其三,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連續11年提高,由2005年的月養老金人均700元,一直到現在人均超過2000元。退休職工養老金的逐年上升,雖然提高了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但是對養老保險基金來說已是巨大的支出壓力。
其四,雖然我國經濟增速在放緩,但是拉動就業能力卻在增加,目前我國GDP每增長一個點,就能拉動城鎮新增就業150萬人。“十一五”期間,我國GDP增長一個點只能拉動城鄉新增就業80萬到100萬人。鑒于我國失業率仍在低位徘徊,預計“十三五”期間勞動人口不會下降。所以延遲退休實施后,并不會影響到每年新增青年勞動大軍的就業。
面對延遲退休問題又被推上風口浪尖,93.9%的網友反對“延退”,只有2.4%的人接受。更有學者甚至認為是強盜邏輯,并聲稱若養老金制度改成100歲退休、再交費80年,政府豈不是一分錢都不用還給我們了?而筆者認為,對于延遲退休搞一刀切的作法既不科學,也欠公平正義,更何況即使將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就能解決中國人的養老金的漏洞問題嗎?我看也不見得。
首先,按照中國的國情來看,如果籠統說延長退休年齡,不分勞動群體是不科學的,我們既要贊成一部分高級知識分子,如學部委員、工程院士延遲退休,繼續在崗位上發揮余熱。更要讓普遍勞動者,尤其是體力勞動者能夠按時退休。
因為如果延長普通勞動者退休年齡會造成二大問題:一、普通勞動者到了退休年齡,乃然不讓其退休,他已經沒有相匹配的健康狀況來工作了,在他處于弱勢地位時,還要繳納養老金,這不公平。二、我國每年有700多萬大學畢業生要找工作,他們的就業問題也急待解決,即使是采取逐步延遲退休,那也不利于青年勞動力的就業。據統計,我國一年的離退休人員大概也在600萬左右。綜合來看,延長退休年齡不能搞一刀切,要區別對待。
再者,從1992年起,我國就實行兩種退休制度,一種是以公務員為代表的“吃皇糧”養老,就是自己無需繳納養老保險,到了退休后,其每月的養老金由國家財政直接撥付。另一種是以企業和個體為代表的“自負盈虧”養老辦法,由企業和個人按比例繳納養老金。
很明顯這樣的“雙軌制”極為不公。所以每年兩會上就有代表、委員提出:如果統一養老金制度,取消財政撥款,讓公務員加入繳納養老金隊列,養老金缺口不是補上了嗎?所以即使要實施逐步“延退”政策,也要率先加快推進“雙軌制”改革。
數據顯示,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群大概有7000多萬人,如果按照正常繳費比例28%來繳納養老保險,以每人每年薪4萬元計算,每年可以給養老保險基金增加數千個億,當然,這個群體的平均工資遠不止這些,數字會更加龐大,所以取消“雙軌制”不僅可以有效填補養老金缺口,還更加彰顯公平正義。
再次,近年來國家連續以每年10%的幅度提高養老金,原因是物價年年在瘋漲,提高的養老金是為了使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維持不變。從2000年初到2014年底,中國的CPI累計漲幅超過40%,現如今中國老百姓感受到了巨大的通的壓力。100元變得越來越毛了,越來越買不到什么東西了。政府部門人為壓低通脹率是為了掩蓋貨幣嚴重超發的現實。
如果中國的隱性高通脹水平不能得到根本遏制,那么就目前這些養老基金規模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縮水或者用于退休工員加薪之用。面對隱性的高通脹就算延長退休人員年齡省出那點錢也只能是杯水車薪。所以逐步延長退休年齡不僅彌補不了養老保險的虧空,而且還會被社會各界廣為詬病。
最后,按人社部尹部長的看法,現在各個國家基本上都在延長退休年齡,中國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歐洲高的有67歲,低的也有65歲,要知道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創造財富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很弱,中國為啥就不能采取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呢?
不過,筆者認為,發達國家工資高,稅收高,福利也很高,所以財富分配從一開始起點就與我們不同,拿發達國家的延遲退休年齡來衡量我國的問題是不妥當的。國內一些專家所講的延遲退休年齡是國際大趨勢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它只是發達國家的所謂趨勢。現在看來金磚四國和亞洲四小龍都沒有延遲退休年齡的說法。
數據顯示,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把退休年齡定在65歲以上,大多數國家仍規定在60歲左右。例如,科威特為50歲;意大利57-65歲;希臘58-65歲;日本60歲;法國60歲;印度60歲;巴基斯坦60歲;越南男60歲,女55歲;俄羅斯男60歲,女55歲;白俄羅斯男60歲,女55歲;烏克蘭男60歲,女55歲;烏茲別克斯坦男60歲,女55歲。
我們并不完全反對政府采取逐步“延退”的方式,但政府部門應做好三件大事:其一,通過財政補貼、國企紅利、取消雙軌制等方式來填補歷史遺留下來的養老保險虧空問題。其二,政府應該鼓勵和引導職工延遲退休,而非強行規定。就是職工養老金拿多少,則按實際退休年齡逐步遞增。其三,政府應該克制印鈔的速度,將隱性通脹遏制住,只要人民幣真實的購買力逐年增強,退休職工也未必需要通過每年大幅漲工資的方式,來對抗惡性通脹,這樣養老保險金方面的支出壓力就會減緩很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