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股市中出局的資金都去哪兒了
在經歷了兩輪史詩級千點下跌的股災之后,上證指數自8月26日見至2850點的本輪調整低點,就一直在2850點至3250點之間徘徊,成交量也萎縮至3000-4000億元之間,而這與今年6月份動輒上萬億的成交量已不可同日而語。股市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快速由繁榮走向衰退,這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
對此,專家們解釋是,近三個月以來,A股無論是宏觀環境、資金面等各方面都出現了明顯變化。面對復雜的局面,再加上投資者經歷了股災后的心有余悸,現在不僅需要“維穩”還需要“治市”。只有將股市環境治理的更加健康了,屆時當信心逐步恢復后,資金自然會回來,成交量也會上去。
自從本輪階段性牛市自2000點至5100點,顯現出非常典型的資金驅動型特征。資料顯示,這輪牛市吸納了約18萬億元資金,其中杠桿資金約7萬億元,包括融資融券約2.2萬億元、場外配資約2萬億元、相關擔保資金約3萬億元,杠桿資金占比約40%,其中配資占比23%左右,無疑對市場投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今被深套的股民都感到困惑,前段時間蜂蛹入市的巨量資金現在都去哪兒了呢?
首先,“嚴管配資+降杠桿”逼退場外投機資金。A股市場之所以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出現冰火牛熊兩重天,與監管方面降杠桿有著直接關系。本來在監管層默許的情況下,場內融資比例最高達到1:5,而場外配資比例達到1:8左右。
而現在不僅場內融資杠桿被勒令收窄至1:3,場外配資、傘形信托、銀行理財、P2P入市理財等渠道都被嚴查。就連出售場外配資系統的恒生電子、同花順都被監管層立案調查,這使得投機資金受到重創,所以降杠桿成為市場的“抽水機”。舉個例子,創業板近日成交在500多億元,與本輪牛市中超過2000億元的成交額,早已是天壤之別了。投機資金離開跡像十分明顯。
再者,人民幣貶值預期上升,美聯儲近期加息的影響,導致大量國內外資金流出中國。外匯占款出現大幅下降,機構預計8月負增長規模應在1000-1500億美元之間,而7月熱錢流出的規模約在871億美元的水平上,這一幅度是空前的。一邊是股市救市臨近尾聲,而另一邊是國內外逐利資金正在轍離中國,這會造成我國社會資金面總體趨緊的結果。應該說,游資拋售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離開中國,也是股市出現大級別調整的一大誘因。
再次,很多人會發現,最近不僅政府竭力拯救股市,也在出手穩樓市。對此,不僅出臺了二套房首付二成,而且還降準降息,以降低購房者的置業成本。受到政策的利好影響,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開始回暖,成交量開始復蘇。據最新資料,2015年8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3.3%,與上月持平;人民幣貸款8096億,同比多增490萬億;
多位專家表示,如果說七月份的信貸資金流向股市和樓市。而八月份的信貸資金因證金等國家隊不再托市,恐怕還是會流向個人房貸領域。從表面上看,房地產投資增速大幅放緩,房企正處去庫存狀態。但各種政策的利好短期內對購房資金的吸引力還是難以忽略的。在很多人看來,買股票風險難測,而投資房產因有其居住價值,所以比股票安全性更高些。
最后,大量資金流向債券市場,使債券市場的總體收益率下降。資料顯示,今年初債券市場收益率普遍在5%-6%,而隨著股災出現,大量資金從股市轍出轉投債券,因為投資債券安全性會更高一些。這使得債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大幅下滑至9月7日的3.5%左右。
股市前景撲朔迷離,成交量由繁盛時期動輒萬億,一下跌至3500億左右的量。那么抄股資金都去哪兒了呢?管理層降杠桿使得投機資金轍出股市,是成交量驟降的原因。此外,人民幣貶值和美聯儲加息預期,使得大量資本離開中國,國內流動性趨緊乃大趨勢。當然,部分資金出于避險需求,則流向房地產市場、債券市場。在各種資金分崩離析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期盼股市有反彈行情,但別指望股市還會由熊轉牛。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微眾銀行高層震動引發猜想 移動金融時代 |
劉曉慶入股P2P企業 互聯網金融黃金時 |
國務院出臺金融租賃行業指導意見 支持面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