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風暴沖擊下的中國該咋辦?
上星期美國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的跌幅都達到5.8%,創2011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納斯達克指數跌6.8%。歐元區績優股EuroSTOXX50指數急跌3.2%,較4月觸及的紀錄高位回調近20%以上。香港恒生指數周跌6.6%,是2011年9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受此影響,截止8月24日早盤收市,上證綜指暴跌超8%以上,創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受此影響,全球匯市也慘遭重創,巴西雷亞爾、俄羅斯盧布、馬來西亞林吉特、智利比索,以及韓國元、印度盧布、新臺幣兌換美元統統下跌。盡管美元匯率指數同日也跌了0.89%,美元兌換歐元、瑞士法郎及日元下挫,但新興國家的金融市場風險則越演越烈。
面對全球股市、匯市的大幅暴跌,很多人擔心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及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的慘痛歷史又將重演。而鑒于黃金避險功能逐步喪失,所以避險資金紛紛涌向全球流動性較強的貨幣,如美元、歐元及日元。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全球股市、匯市的集體崩盤的呢?
首先,中國經濟數據的低迷引發投資者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中國8月財新制造業PMI指數公布初值為47.1,遠不及預期的48.2,或創下2009年3月來最低之后,全球各國股市就出現恐慌性拋盤,投資者都在擔心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
就在稍早之前,為了拯救股市和房地產,銀行貸款大幅上漲,導致中國政府大幅下調人民幣中間價,從而引發人民幣明顯貶值。而國際投資者將此解讀為,中國政府越來越擔心國內經濟形勢,在投資和消費增長不如預期的情況下,唯有靠人民幣貶值來推動出口回暖這一招棋了。
再者,盡管有海外經濟學家不斷發出警告:先是資本大量流出打擊新興市場,隨后沖擊其他市場,最終沖擊美國股市,美聯儲如果轉變支持市場的政策,市場很可能陷入噩夢。但美聯儲表示,7月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向好,經濟形勢正在接近美聯儲加息的條件。這意味著,美聯儲下月加息的可能性正在加大。而美聯儲加息,會使美元指數走強,從而危機新興經濟體國家的流動性,所以近期全球匯市、股市出現暴跌。
最后,大宗商品的全線潰敗,對全球股市暴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紐約期油上周五下跌到每桶39.89美元,跌穿40美元大關,創6年半新低,并且連續下跌8個星期,錄得1986年以來最長的油價下跌浪。而隨著石油為首的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新興市場的股、債、匯市場都遭到大量的拋售。
現在的狀況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是下行壓力,而美聯儲卻面臨著加息的壓力。中美本來是貨幣戰、原油定價權等眾多領域的競爭對手,但現在雙方都進入了同一條戰壕,因為中國經濟已融入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供應鏈。那么面對全球流動性吃緊的情況,中國該如何應對呢?
其一,中國應暫停資本項目完全開放進程。在美聯儲加息全球流動性都往歐美國家而去時,現在放開資本項目無疑會引發游資勝利大跳亡,屆時中國的股市和樓市就要遭殃。事實上,作為全球自由之港的香港應該對此更加警惕了,目前港股出現暴跌,創17個月來的新低,樓市又處于歷史高位,如果流動性繼續流出香港,那么會直接對香港的股市、匯市、樓市造成沖擊,而由香港最終影響到內地的資本市場的繁榮。
其二,中國政府應該加快經濟結構改革的步伐,在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逐步退出的情況下,必須找到新的支撐經濟增長的熱點,否則新的增長模式沒有到來,舊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那中國經濟就很難走出困難。試想,如果中國經濟出現衰退,那么全球需求市場會顯現疲態。現在中國對世界經濟復蘇的影響力已不容小覷。
其三,將匯率穩定在一個區間內,而不是跟著其他非美貨幣一起競爭性貶值。對于中國出口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出口來說,在8月11日人民幣快速貶值近2%以后,應該穩定在一個區間內波動,同時。與過快升值一樣,過度的貶值并不利于中國的出口增長。匯率穩定在一個相對區間波動,更有利于出口企業鎖定成本和利潤。
全球金融危機每七年發生一次似乎已成規律,1973、1987、2001年的股市崩盤、1980年的美國衰退、1994年的債市危機、2008年的次級債危機……如果將這一些時間點聯系在一起的話,不難發現,全球金融危機似乎也存在“七年之癢”。而如今,新一輪的危機似乎又近在眼前。對此,中國應該暫停資本項目放開進程;通過加快經濟改革步伐,來穩住經濟下行壓力;在匯率市場上應該將人民幣穩定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內波動,因為匯率穩定出口才能會穩,而出口穩定,中國經濟才能逐步完成結構轉型。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大豐收金融楊漢鏈:P2P網貸應成常規投 |
傳統企業進軍互聯網金融 大趨勢下的大不 |
國內首家金融投資及財經知識在線教育平臺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