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不懼利空創新高折射啥危機?
自2015年1月起,共有鑫科材料、新洋豐等22家上市公司發布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通知的公告,調查原因涉及多種,包括異常交易、涉嫌信息披露違規、內幕交易等多個方面。
從公告的違法主體上看,上市公司高管、股東單位成為重災區。如華誼嘉信控股股東劉偉,便因涉嫌內幕交易華誼嘉信股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此外,東方鋯業董事長陳潮鈿,則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調查。
但令人感到詫異的是,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股價不跌反漲,多數公司在經歷短期調整后,后期股價反而創出歷史新高。從股票走勢上看,突發的利空反而為股價砸出了買點。以上述22家公司為例,后期股價創出歷史新高的多達12家,其中更是不乏漲幅超過3倍的公司。
隨著今年證監會監管力度明顯加強,給上市公司的“紅牌”頻頻出現。數據顯示,自2015年1月起,A股市場共有22家上市公司因涉嫌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其中,上海主板12只,深圳主板4只,中小板4只,創業板2只。
在剔除7家公司停牌外,剩余的15家公司中,有12家公司在被證監會調查后反而創出歷史新高,創新高概率競然高達80%。其中,柳化股價在3月14日發布被調查消息,3月20日復牌后,競連續拉了5個漲停。那么為什么會在“黑天鵝”事件發生后,涉嫌違法的上市公司股價反而會越查越暴漲呢?
首先,雖然證監會對20多家涉嫌違規的上市公司進行立案調查,但是由于調查周期冗長給上市公司的主力資金提供了安全運作的時間。一般來說,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時間短則數月,長則一年,在未確定最終調查結果前,對公司難以構成實質性的影響。而在今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中,一些早已吸籌完畢的主力便會以“利空出盡是利好”的理由,冒險對股價進行拉升。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被調查的上市公司,涉案主體是高管,而不是上市公司。如*ST美利收到調查通知書的是公司原副總楊云,以及董秘邵進華,便可以判定直接責任人為上述二人,而未牽涉到上市公司本身,這也是為何*ST美利能夠飆漲的原因之一。
再者,瘋牛的力量不容低估,很多投資者對突然而至的利空毫不介意,反而視為是買入的良機,面對不斷跳動上漲的股價,投資者更多的展現出一種“博傻心理”,很少有人會去關心涉嫌違規被調查的上市公司前后的真正系統性風險。
筆者算了一下,從2月26日到6月8日,滬指從3075點一下飆漲至5100點,期間雖然出現過數輪暴漲暴跌行情,但市場仍然呈現一種“強勢上攻,無需休整”的態勢。在同期A股市場如此強勢下,機構也在借機聯手炒作有問題的上市公司。以浙江眾成為例,5月15日發布被調查公告,5月16日開盤漲停,這是因為提前介入的機構聯手拉升。
最后,面對突然引爆的地雷,上市公司也會通過制造利好來“自救”,這也成為了對沖利空的重要手段。多倫股份4月30日公告,因公司涉嫌未按規定披露信息,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隨后股價小幅下跌,直至5月11日,公司發布更名公告,擬將公司變更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雖然此次更名引發市場廣泛吐槽,但是公司股價卻就此連續拉出6個漲停。
當然,由于進入今年5月后,指數風險開始加大,市場對后市產生較大分歧,多數問題股也經歷了一定拉升,并積累了較高漲幅。而同時證監會啟動法網行動,以及*ST博元因重大違法行為被暫停交易,一定程度上也對資金瘋狂炒作形成震懾作用。
在牛市的車輪面前,那些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問題股”似乎也微不足道,大家只要看到這些股票能夠上漲,具有賺錢效應,就蜂涌而進,使得被立案調查的問題股有80%的股價創下歷史新高。但是這種博傻行為不會持續下去,隨著牛市即將終結,那些累積漲幅較高的問題股將重新面臨去泡沫風險。中小投資者切忌跟風抄作,去接上最后一棒,為莊家出貨買單。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