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都是人民日報惹的禍?
5月5日,滬深股市暴跌,上證指數盤中一度重挫近200點,收盤下跌181點,跌幅超過了4%,成為今年單日跌幅最大的一天。和前幾次下跌不同的是,這次暴跌似乎并沒有任何政策方面的利空。于是,很多投資者將這次暴跌的直接原因歸咎于人民日報,因為該報頭天在經濟新聞版發(fā)表了一篇題為《牛市也別忘記風險》的個人署名評論。
本來股民們都熱心抄股,真正關注人民日報的人并不多,而人民日報的這篇社評被各大網絡媒體競相推送,于是其影響力被無限放大。有些網站甚至以更醒目的位置告訴讀者:“人民日報提示風險”。如此一煽情,就當成了人民日報的社論,當成了決策層希望股市降溫意圖的直接表達。
其實,管理層對股市的風險提示卻一直不曾間斷。監(jiān)管層態(tài)度也明顯發(fā)生變化。自今年2月26日,證監(jiān)會發(fā)布風險提示詞條,明確提出“股市有風險,不要賣房炒股、借錢炒股”,至4月28日,證監(jiān)會再度發(fā)文警示股民“敬畏市場,牢記股市有風險,不要盲目跟風炒作”。短短兩個月時間,證監(jiān)會連出八道風險警示牌,這在此前亦是非常罕見的。
有經驗的讀者應該知道,任何一家報紙不署名的社論或評論員文章,要遠比一般個人署名的言論更代表高層的意圖。而署名評論比起不署名的評論份量要輕許多,不署名評論更多的代表了官方的意思。就拿這篇《牛市也勿忘風險》的文章來說,其署名是“午言”(估計作者姓許),也只是以比較溫和的語境來提醒投資者抄股要謹慎。如果偏要將股市大跌與人民日報該篇社論相提并論,實在有些過于牽強。
首先,人民日報的這篇社論發(fā)表的當天上午,上證指數還上漲了30多點,現在回過頭來抱怨人民日報的社論,肯定說不過去。與現在許多專業(yè)人士不斷拋出“十年牛市”、“大盤必上萬點”的論調,《牛市也別忘記風險》這篇文章就寫得比較客觀。現在許多人都在趁著股市紅火,抱著“快速致富”的美好夢想“跑步進場”,而對股市風險缺少警惕,在股市中“追漲殺跌”,往往會導致自身財富的大幅蒸發(fā)。所以人民日報的社論與管理層一樣提醒廣大中小投資者注意風險,這并沒有錯。
再者,近期股市的連續(xù)暴跌,跟今年以來股市漲幅過大,未曾有過比較像樣的調整有關。在經歷了連續(xù)瘋牛上攻行情后,A股市場內已經積累了龐大的獲利盤,出現大幅調整本來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從3月初至4月24日,上證綜指漲幅已過32%,很多個股漲幅已經翻番,如此瘋狂行情是該歇一歇了。如果非要為股市暴跌尋找一個替罪羊,那說明中國股市的投資者還不夠成熟。
最后,今天的A股市場要遠比過去風險更大,尤其是已經進入了可以通過融資融券、傘型信托、配資抄股等方式的“加杠桿時代”,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不足為奇。若投資者盲目加杠桿,就可能被“打爆倉”弄得血本無歸。
就在前兩周,在高杠桿的作用下,中國南車和北車雙雙連續(xù)漲停,短期市值翻番。隨后出現巨幅震蕩,再來兩個跌停。如果是高位追進的中小投資者馬上就會面臨爆倉的風險。所以對于新股民和網絡媒體,不要怪人民日報的勸導投資者注意風險的文章喊跌了股市,要想想在這個全民加杠桿的時代,期盼股市大漲之后不暴跌,這本身就不切實際,更不符合規(guī)律。
現在我們很多網絡媒體和投資者,一看到股市暴跌就去找替罪羊和理由,儼然都有一種股市只能上漲不能下跌的心態(tài),人們都希望通過股市暴富,而這種心態(tài)絕對要不得。中國股市成立20多年來,本身長期就處于大幅波動之中,而股市漲跌現在甚至都會影響到億萬股民的心情。但是我們要清楚認識到,股市既不是一夜暴富的“賭場”,更不是你生命的全部。不要每天只圍著股票轉,借用網上的一句流行語:“除了股市,我們還有詩和遠方”。
人民日報的一篇小小評論員文章,就引來了廣大投資者的臆測,甚至還被認為是股市暴跌的元兇。其實,不管是人民日報也好,證券管理部門也罷,都在善意的提醒大家,不要只看眼前的浮盈,就忽略了巨大的投資風險。應該說,股市時刻出現暴跌也不足為奇,因為過度炒作,炒到了上交所系統(tǒng)癱瘓。因為過度的加杠桿,以致于全民都熱衷于此。在這種情況下,暴漲暴跌將成為新常態(tài)。不要找外部的原因,只要看股市內在的因素即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lián)系前瞻產業(yè)研究院,聯(lián)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yè)市場分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