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不會再次引爆歐元區債務危機
歐元區債務危機會不會卷土重來?歐元會不會因此潰敗?不會。這是長期的低迷,卻不是絕境。
金融危機之后,歐元雖然也有反彈,但歐元整體趨于疲軟,2008年歐元兌換美元在1歐元兌換1.6美元以上,到2014年的高位,1歐元兌換1.4美元左右,2015年1月12號,1歐元僅兌換1.1814美元,處于9年半低位。
新一輪歐債危機卷土重來?這是聳人聽聞。1月12日,《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真實存在。希臘是歐元區內的一只烏鴉,從歐債危機開始,希臘通過貨幣互換掩蓋債務,造假進入歐元區,而現在,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和意大利競爭力的提升,這些國家的出口實現了增長,迄今為止內部大幅貶值對希臘出口幾乎沒有帶來太多提振。這說明阻礙希臘出口增長的不是價格而是結構性障礙。
希臘債務危機并非現在造成,種子早就種下。
前任希臘銀行長長喬治·波沃伯拉斯(Georgios A. Provopoulos)2013年指出,2001年希臘加入歐元區表面很好,實際處于危險之中,希臘掩蓋債務,享受歐元低利率,以極低的成本繼續融資。加入歐元后,2001年至2008年間,實體經濟年平均增長率接近4%,通貨膨脹降到了個位數,10年期希臘國債與德國國債的利差下降到了10~50個基點,而上世紀90年代后期則超過了600個基點。
希臘如同一個破落之家的少爺,粉飾之后大筆借貸繼續過好日子,2009年的財政赤字已占GDP的15.5%,政府的債務增加到占GDP的近130%。金融危機一來,希臘首當其沖。此時,價格較高的歐元似乎成了累贅,拖累了希臘的經濟競爭力。
這是古老的寓言,借貸過上的好日子并不可靠,只有競爭力與真實的財富積累才能無后顧之憂,對國家、企業、個人,都是如此。
希臘是否退出歐元區,取決于兩個方面,對內希臘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對外歐洲央行等機構是否愿意繼續延長希臘的救助協議。
希臘已經進行過債務重組,當前希臘未嘗債務高達3210億歐元(約3805億美元),只有大約360億歐元的很少一部分是由私人持有的公開交易的政府債券,絕大部分希臘債務的持有者是政府部門。這并不奇怪,此前希臘債務重組中,私人持有者損失慘重,他們沒有理由進一步把寶押在希臘政府身上,除了眼紅希臘國債高收益率的對沖基金。
今年1月1日立陶宛加入歐元區,顯示歐元區不會縮減,還會適度擴張。寬松的貨幣政策有解決目前緊縮的好辦法,歐洲央行對寬松的貨幣政策青眼有加。德國一些政壇人物也改變了對希臘的強硬態度,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聯合政府的立法者表示,他們愿意考慮延長希臘債務的期限,并且如果希臘堅持某種改革方案,他們愿意考慮降低利息支付。1月8日,彭博社報道,德國執政聯盟社會民主黨議員、眾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Brauer公開表示,應與希臘選舉后的新政府重啟債務談判,即使是左翼上臺,也可以考慮實行債務展期,適當降低利率。一位要求匿名的來自默克爾基督教民主聯盟的資深議員持同樣態度。
雖然日子很難過,但希臘確實在進行改革。從2009年至2012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經下降了9個百分點,2009年基本財政赤字是GDP的10.5%,這些成績是在經濟收縮的條件下取得的。今年1月8日,希臘議會通過2015年預算案,預測該國主權債務負擔約為3170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171%,希臘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014年的1.3%降至0.2%,基本預算盈余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失業率從今年的24.8%降至22.6%,經濟增長2.9%。
長時間形成的痛苦需要漫長的時間來醫治,希臘正是如此,歐元區看來不會拋棄希臘,希臘所需要的是債務延期,為改革騰出更多的時間。對于糾纏時高福利、國資、種族問題的歐元區而言,要走上健康軌道,談何容易。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