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登記究竟會動誰的奶酪?
國務院12月22日發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將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要求,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條例》明確,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的單位、個人應當向不動產登記機構說明查詢目的,未經權利人同意,不得泄露查詢獲得的不動產登記資料。
盡管官方此前多次表示,不動產登記只是為了搞清楚我國農房、土地、海域、林木等不動產的“家底”,達到明晰私人財產權屬,保護私人財產安全的目的,與反腐敗、房價調控無關。但是昨日房地產股票還是出現暴跌,地產板塊整體跌幅近5%,有近20只地產股跌停。這說明市場對《條例》推出,房產稅開征后對房價的影響表示了擔憂。
不動產登記條例之所以廣泛受到關注,一方面公眾希望通過這個平臺成為“以人查房”的反腐敗利器。另一方面大家更希望不動產登記條例推出,為房產稅開征鋪平道路,以達到降房價的目的。然而,有關部門為了突出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專業性”,特意強調了保護隱性,登記信息必須依法查詢。那么《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件》推出后究竟會觸動誰的奶酪呢?
首先,中國不動產登記之所以搞了許多年,去是姍姍來遲,其中除了需要龐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和統計之外,還有各個部門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互扯皮,延緩了不動產登記條例推出的進度。就不動產登記而言,共涉及國土、住建、財政、農業、稅務、林業、海洋等多個職能部門,以及法制辦、中編辦等協調機構。如此龐大的聯席機構,在職能整合中耗費的時間成本可想而知。
再者,盡管普通公民無法通過不動產登記信處管理平臺來查詢腐敗官員的隱私。但是,《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件》還是規定,不動產登記信息,可以在國土資源、公安、民政、財政、稅務、工商、金融、審計、統計等政府部門互通共享。也就是說只要官員有腐敗的嫌疑,反腐機構就可以通過該平臺一查到底。
一直以來,中國的腐敗官員在受賄時多選擇拿房產,這一方面與近年來房價一直飆升,房產有保值增值的功效,而且手中握有多套房產更具隱蔽性有關。另一方面,如果拿現金,放在家中不保險,而存銀行馬上就會被反腐部門發現,這樣風險太大。所以不動產登記制度推出后,雖然并非直接針對反腐敗,但在當前反腐敗高壓之下,無疑是對一些腐敗分子是一種威懾。
最后,很多業內專家均表示《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推出后,對調控房價作用有限。匯總原因有三:其一,房產稅開征存在法律障礙,現在高房價中已經含有土地使用權了,再征收房產稅有重復征收之嫌。其二,目前國內城市房產使用權限是40、50年、70年,各商品房的房產稅開征應與其所剩土地使用權時限有關,這樣房產稅開征本身就是相當復雜的事情。其三,2011年上海、重慶已開征房產稅試點,但是對房價影響不大。
而筆者覺得,這次不動產管理平臺和《條例》的推出,已經說明房產稅開征已無太大阻礙了。近年來,我國房價之所以不斷屢攀新高,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在房產持有環節上稅賦太輕,讓投機投資者有可乘之機。另一方面,分稅制改革以來,地方政府被土地財政綁架,這終不是長久之計,所以開僻新稅源乃大勢所趨。將來最有可能的就是,房產稅逐步取代土地財政。而此次《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乃是開征房產稅繞不過去的坎兒!
從表面上來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是為了查清不動產的家底,并且保護私人產權在內的各類財產安全。但是要說此《條例》對房價和反腐敗一點影響都沒有,恐怕還言過其實。由于《條例》和高壓反腐的震懾作用,腐敗份子會將大量房產拋向市場,這樣對于房價去泡沫幫助很大。而隨著新一輪房產稅明年的呼之欲出,房產保有環節上無稅賦的時代已經終結,這也會加快房地產去投資化。當然短期心理因素的影響將大于實際效果。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