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降息并非要觸發“貨幣戰爭”?
對于央行在上周末的意外降息,馬上在匯率市場上得到了反映。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與即期匯率一改往日堅挺,出現直線下跌,僅本周一的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就暴跌了200個點,創2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在過去的六個月中,日元和歐元相對于美元相繼貶值了10%,而相對于人民幣更是狂貶了了近12%。自2012年末以來,人民幣對日元已經累積升值近1/3,本月人民幣對日元匯率創下歷史新高,而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也創下了十年來的新高。面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走弱,很多專家指出:中國政府也將加入到全球性貨幣戰爭的序列中,一場競爭性貨幣貶值大賽將無法避免。
事實上,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一路單邊上漲,但在今年1-4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累計貶值3.02%,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累計下跌2.67%。自此之后,人民幣繼續穩固升值,但年內至今仍貶值1.17%。而這次央行意外降息很可能意味著,人民幣今年年初一段意外的貶值趨勢,可能要重復一遍了。專家們樂見我國貨幣寬松原因有二:
其一,在海外市場,除了美元強勁外,歐洲、日本等主要經濟體貨幣都在競爭性貶值,日本寬松、歐洲寬松,其他的諸如巴西、俄羅斯及韓國等新興國家也寬松,中國的貨幣政策如果不寬松,就會很吃虧。
因為在專家們看來,如果中國不寬松,勢必會造成我國的利率水平較高,而其他國家的利率水平較低,那會導致大量的資本流入到我們國家,然后等到某一天它們開始收緊,有很多錢會從我們國家流到它們那里,這樣會導致中國的金融系統出現問題。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相對穩定,而我國的金融體系還沒穩健到它們這個程度。
其二,人民幣貶值,既有利于中國穩出口,也有利于穩增長。鑒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彈性不足,美元升值迫使我們被動升值:日本量寬超預期,日元大貶值,歐元、韓元和其他制造業強國貨幣跟隨日元貶值。這一升一貶兩面夾擊,將真正透過不能貶值的人民幣,猛擊中國制造業的胸膛。
盡管很多人認為人民幣步入貶值通道則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但筆者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和金融要“維穩”,則更需要人民幣匯率避免出現飆升狂貶現象,而是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區域內雙向波動,一味的跟隨日元、歐元那樣的競爭性貶值會出現三大問題:
顯然,光靠本幣貶值,無法真正促進出口。一方面本幣狂貶之后,進口原材料的價格就會出現飆升,這無形中會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對于外貿企業而言,匯率保持穩定相對于大幅貶值更為重要。匯率的大幅波動,將是影響貿易出口的最大殺手。更何況如果本幣一味的貶值,誰還敢來投資呢?只有強勢貨幣,才更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資。
再者,面對世界各國貨幣的競爭性貶值,中國央行并不準備打這場貨幣戰爭,因為僅是一次降息,并不能代表后面將多次降準、降息,它只是向市場傳遞出一個積極的信號,意在提振投資者的信心。當然也是希望將更多的流動性用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因為前幾次的定向降準的效果并不明顯。
而非對稱降息也并不代表要中國央行要全面放水。我們從即將召開的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明年GDP 增速定在7%。這說明了中央政府已經放寬了對經濟增長減速的容忍度,預計明年的貨幣政策也不會到寬松的程度,更多的是通過釋放改革紅利來促進經濟發展。所以世界各國的貨幣戰爭,中國并沒有想要參與的想法。
最后,中國政府應該明白,貨幣戰爭是一場陰謀。倘若接下去央行接連采取降準、降息的舉措,勢必會導致人民幣長期處于貶值的通道,那熱錢將會撤離中國,流向美國本土,那么中國的金融風險將會加大。試想如果有數萬億熱錢大規模流出的話,那就會直接剌破中國房地產泡沫,引發金融危機。而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后,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影子銀行危機也將接踵而至。所以將人民幣匯率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區域內,對中國有利,而不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貿然去打一場貨幣戰爭。
央行降息,人民幣匯率下跌在所難免,很多人覺得人民幣出現貶值對中國經濟利大于弊,這場全球性的貨幣戰爭值得一打。不過筆者認為,由歐、日挑起的競爭性貶值大戰,中國還是不參與為妙,一方面貶值根本無法提振出口,匯率穩定在合理區間對出口才有利。另一方面中國的貨幣政策根據自己的具體國情而定,并非要隨國際大流。更關鍵的是,一旦中國參與了貨幣戰爭,而美元指數的強勁,會使大量的熱錢流向美國,屆時中國的金融危機才正式開始了。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