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式救市
四川式救樓市,說明地方政府算盤打得精,也說明地方政府明白什么能真正影響房地產市場。
雖然取消限購的城市越來越多,受制于穩健的貨幣政策與未來的房產稅預期,房地產市場7月份數據仍然低迷,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在增加。地方政府壓力巨大,他們展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巨大的平臺貸債務需要償還。取消限購遠遠不夠,地方政府無力改變房產稅預期,惟一能夠做的是給房貸市場放水,四川省政府,悄然擰開了一點水龍頭。
成都市財政局網站公布,四川省財政廳決定,從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向居民家庭在四川省行政轄區內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房提供貸款,且貸款利率不超過(含)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貸款基準利率,按金融機構實際發放符合條件貸款金額的3%給予財政補助。
地方政府插手房貸市場,鼓勵商業銀行打開房貸閘門。央行鼓勵首套房貸,市場并不聽喝,房貸市場依然緊張,定向降準與市場資金,沒有轉向房地產領域。5月12日央行副行長劉士余召集15家銀行座談,要求銀行首先滿足首套房貸款需求,合理確定房貸利率水平以及加快審批發放速度。但市場自有市場的規律,銀行對房貸興趣不大、降低權重以免在房貸一棵樹上吊死。
據“融360”網站發布的7月房貸分析報告,目前基準和上浮利率是房貸市場的主流利率,6月重現的優惠利率越來越少,停貸占比仍居高不下,預計絕大多數銀行仍將維持目前緊縮的住房信貸政策,使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成都也不例外:7月28日,成都公積金貸款維持69折利率,為4.52%;匯豐銀行為98折,6.42%;農行、交行均為1.1折,為7.21%。房貸不放水,資金成本高,行業熱度不可能提升。
一貫以理性與供應見長的四川市場不溫不火,暗孕風險。7月11日,四川省住建廳廳長何健接受《華西都市報》采訪,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3120.3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2805.8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比1到5月份收窄1.3個百分點。而今年上半年的投資并未削減,全省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107.19億元,同比增長15.5%,住宅開發完成投資1385.11億元,同比增長15%。房地產住宅開發投資增長15%,銷售增長1.3%,這是明顯的滯脹節奏,財政消化不良。
為首套房貸提供3%補貼,政府支出的不多,心理暗示不小。
根據央行成都分行營業管理部的數據,今年5月成都短期貸款減少,中長期貸款增加。到5月月末,成都轄內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8809.06億元,比上月增加218.08億元。分期限來看,月末境內短期貸款余額為5607.99億元,比上月減少10.82億元;月末境內中長期貸款余額為12932.50億元,比上月增加197.18億元,同比增長10.3%,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2.8個百分點。
粗略計算,房地產貸款占總貸款的20%左右,在貸款新增額度218.08億中,房貸占43.616億元;而個人購房貸款占到整個房地產貸款的67%左右,也即5月新增個人房貸29.23億;首套房貸在個人住房貸款中占比約80%,也即個人住房長期貸款約23.38億元,政府補貼3%,政府僅出資在7000萬元左右。
四川省救市精明,給予首套房補貼3%,可以看成些微減少土地價格或者減少稅費,成都補貼不到7000萬,卻能拉動占總房價20%以上的稅費,一旦房地產市場有所起色,隨便哪塊地就能填了這不到1億的窟窿。
購房者得益,開發商得益,地方政府得益,銀行更是直接得到補貼,一本萬利的買賣,顯示政府之手介入非常英明,鼓勵首套房消費與民生相關,站在道德的高地上睥睨群雄。
大量取消限購、鼓勵首套房貸,無一不在說明房地產市場在中國經濟、財政中的支柱作用未曾動搖。只是,有一個問題,如果任何一個地方政府都可以補貼銀行,補貼企業,可以鼓勵房貸,小微貸等等,打著正義的旗號干涉商業銀行的決策,中國的金融業還有真正的凈土嗎?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