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拋棄陳光甫篩選出虞洽卿
民營銀行試點不會改變目前銀行業的格局,民營銀行要想獲得發展,必須破除偽市場與不到位的監管,在信用及風險方面受到嚴厲監管,同時獲得公平的非歧視的市場經濟地位。
7月25日下午,銀監會正式對外披露,已批準三家民營銀行的籌建申請,這三家銀行分別是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主發起人為騰訊、百業源、立業)、溫州民商銀行(主發起人為正泰、華峰)以及天津金城銀行(主發起人為華北、麥購)。
中國金融機構市場化發展的前提是,在統一而公平、符合行業特色的游戲規則下競爭,若想成功,前提是不能重蹈覆轍,陷入龐氏騙局。
信用的不彰市場一旦失控,風險如野火蔓延。上世紀末民資試點一度控股某些城商行農信社,結果寸草不生,改革的結果是使改革停滯。當時民資控股的民營金融機構陷入龐氏魔咒,風控失靈,大股東關聯貸款,儲戶擠兌。銀行成為民資大股東毫無顧忌的抽血機,權貴資本四處投機,所謂允許民資控股銀行,從本質上來說,監管不力甚至貪腐橫行,卻允許民資吸儲開辦民營銀行,無異于提升龐氏騙局的致命誘惑力。銀行業的龐氏騙局比股市、擔保、P2P的龐氏騙局更致命,中國金融業的最大血管遭遇信用危機,最終只能由央行出面收拾殘局。自1996年民生銀行成為國家批準設立的首家民營銀行后,民營銀行市場準入陷入事實關閉的狀態。
監管不到位、游戲規則不公平的市場,是偽市場。民營銀行既不能如上世紀末的民營銀行一樣,向關聯公司輸送資金;也不能象一些P2P公司一樣,初衷就是為了卷款而跑。中國金融機構需要嚴格避免道德風險,堅決避免任何形式的關聯貸款、利益輸送。現在,民營銀行閘門再次打開,民營銀行既可以成為財富的創造者,也可以在騙局中成為財富毀滅者。
限制關聯貸款條例不夠嚴厲。7月25日,銀監會表示正在研究起草民營銀行監管指引,比如鼓勵股東自愿放棄關聯貸款等,自愿而非強制,等于為關聯貸款開了一道邊門。參與三家民營銀行試點的大股東,基本上都是多元化運作實體企業,有多年股權投資經驗——百業源起家于醫療保健,旗下有健康元、麗珠集團兩家上市公司;立業集團起家于金融投資,目前控股、參股華林證券、深創投、中國平安以及電力、能源、房地產多家公司; 正泰起家于低壓電器旗下上市公司為正泰電器;華峰起家于化工,創始人為尤小平,旗下有華峰氨綸、華峰超纖兩家上市公司。這些多元化、早早涉足金融的公司,對市場潛規則想必有自己的切實心得。
表面看來,監管層對民營銀行大股東有嚴格的財務指標要求,實力不強、主業不突出、現金流受周期影響較大的企業,被排除在外。《試點民營銀行監督管理辦法(討論稿)》規定,民營銀行需一次性拿出不低于5億元不高于10億元人民幣作為注冊資本,設立后視發展情況逐步增資。核心主業不突出且其經營行業過多,資產負債率、財務杠桿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以及現金流量波動受經濟景氣影響較大的企業,可能被排除在發起人之外。
對大股東有財務要求,恰恰在最重要的信用史、融資史、實業史等方面,卻缺乏硬性約束力,這是金融業大忌。自民國以來,真正好的民間銀行家大多缺少原始資本、卻擁有被同行信服的信用、具備天生的金融家素質。從這個角度說,陳光甫是好的銀行家,而廣有資產的虞洽卿不是,但目前的體制最有可能篩選出虞洽卿而不是陳光甫。
當然,目前的民營銀行受到不公平待遇,比如市場范圍受到嚴格限制,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將辦成以重點服務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為特色的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定位于主要為溫州區域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小區居民、縣域三農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天津金城銀行將重點發展天津地區的對公業務。
很難理解,這什么金城銀行就要發展對公業務,為什么要設定這樣的市場限制,以及為什么試圖讓民營銀行家承擔隱性的無限連帶責任,這顯示了金融市場對草根銀行的歧視深入骨髓。
必須強調,民營銀行關聯貸款等弊端,國有銀行同樣存在,尤其是某些虛胖的地方銀行,一會兒向新能源行業貸款,一會兒為新城區改造助力,這些行業如雪山崩塌銀行壞帳急劇上升。為了解決危機,地方銀行亟需補充資本金,大股東注資或者上市成為必然之選。這些銀行是行政應聲蟲,是財富的毀滅者。這些地方銀行風險發展到極致,就是海南發展銀行悲劇的重演。
民營銀行再開閘,是中國金融業的一大進步,但在開閘的過程中,卻顯示出該監管的未監管,不該歧視的亂歧視的弊端。規范的市場化,規則公平,執行嚴厲,市場主體一視同仁。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