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九條有哪些看點?
5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九條”,這是在今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的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國六條”的全面細化。
從“新國九條”涉及的制度框架來看,其全面性足以讓中國資本市場制度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從如何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上看,首先,“新國九條”從國務院層面正式確認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股票發行制度”。 一般而言,發行制度是證券市場的起點,而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公開公正公平的基本保障,IPO發行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不僅是十八大“讓市場的資源配置中去決定性作用”在資本市場制度建設上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與國際接軌的開始。其次,“新國九條”在強調交易所市場主導地位的同時,提出“充分發揮證券交易所的自律監管職能”,這是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對應的放權于市場的具體表示。
從拓展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上看,“新國九條”不僅 “將區域性股權市場納入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完善集中統一的登記結算制度。同時,繼續主張“深化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集中統一的登記結算是統一交易平臺的基礎,區域性股權市場的互聯互通和新三板的快速發展將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資本市場擴大深度和廣度的重要依托。
此外,“新國九條”在建設證券期貨市場方面提出“平穩有序發展金融衍生品”,“逐步豐富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和股票期權品種”,這是中國證券市場從單邊市場走向雙邊市場的重要交易制度方面的改善,股指期權和股票期權品種等金融工具的發展對于強化證券市場價格發現功能,豐富企業和投資人風險管理手段具有重大意義。
在放寬證券業管制方面,一方面放寬牌照管制,“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交叉持牌”,這實際上是政策層面第一次承認混業經營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放寬業務管制,其第18條“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優化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存管模式”。可能指向證券公司有可能建立獨立的理財賬戶和交易保證金賬戶,這對于證券公司擺脫對銀行的賬戶依賴,進一步強化理財市場綜合競爭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資本市場開放方面,“新國九條”對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資本市場和境外個人直接投資境內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有了明確的表述。這種雙向開放實際上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要步驟,其次同時,“新國九條”第一次提出“研究推進境內外基金互認和證券交易所產品互認。”這是繼滬港通之后,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又一大招。
總而言之,“新國九條”從資本市場的發行制度、交易制度到市場結構,都做出了重大的改革方向前瞻,而且,新的制度框架對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也做出了明確預期,作為國家戰略,它進一步明確了資本市場在經濟體系和金融改革中的關鍵地位。
如果說,過去三十年,中國的金融深化主要體現為銀行信貸體系的高速擴張和銀子銀行的快速膨脹,未來三十年,中國的金融深化將體現為資本市場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全面發展,強大的資本市場,以直接融資的方式服務實體經濟。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