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4:《2024年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納睿雷達(688522.SH);國睿科技(600562.SH);超圖軟件(300036.SZ);航天宏圖(688066.SH)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市場規模;氣象探測系統行業規模以上生產型企業數量;氣象探測系統行業下游應用情況
行業概況
1、 氣象探測系統定義
氣象探測(氣象觀測)系統是研究測量和觀察地球大氣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以及大氣現象的方法和手段的一門學科。主要有大氣氣體成分濃度、氣溶膠、溫度、濕度、壓力、風、大氣湍流、蒸發、云、降水、輻射、大氣能見度、大氣電場、大氣電導率以及雷電、虹、暈等。從學科上分,氣象探測屬于大氣科學的一個分支。它包括地面氣象觀測、高空氣象觀測、大氣遙感探測和氣象衛星探測等,有時統稱為大氣探測。由各種手段組成的氣象觀測系統,能觀測從地面到高層,從局地到全球的大氣狀態及其變化。
一個較完整的現代氣象探測系統由觀測平臺、觀測儀器和數據處理系統等部分組成。
2、 產業鏈下游應用領域豐富
氣象探測系統的上游市場主要包括氣象探測系統涉及的原材料、基礎零配件以及生產設備等,在氣象探測系統數字化發展的驅動下,中游氣象探測系統構成日漸豐富,當前主要包括氣象雷達、氣象衛星、氣象軟件以及其他氣象探測設備四大部分,下游市場主要是氣象探測系統的應用市場,氣象探測系統在農業、交通、電力、環保等領域正發揮著重要作用。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我國氣象探測系統的建設歷程與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歷程相適應,主要經歷了基礎業務建設階段、快速發展階段,當前正處于高質量發展時期。1953-1979年為基礎業務建設階段,彼時為新中國成立之初,氣象事業百廢待興、百業待舉,探測網點十分稀疏,各級氣象部門克服人員、物資、經費、技術等各種困難,大力進行臺站網建設,大幅擴大臺站網的規模,我國氣象探測基礎站點基本鋪設完成,具備了提供基礎氣象信息預報的功能。20世紀 80年代初,在我國初步建成全國天氣雷達網的基礎上,1980-2010年,我國進入了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快速發展時期,氣象部門堅持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積極推進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臺站建設,氣象探測系統的氣象預測預報能力、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等方面顯著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部門實現理念更新和方式轉變,推動氣象事業由快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18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明確提出,到2020年、2035年以及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氣象強國的三個階段的奮斗目標,氣象探測系統在新時代實現了高質量新發展。
行業政策背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行業融合發展
2009年以來,以中國氣象局為核心部門,我國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健全氣象探測系統的建設與發展。當前,行業政策主要著重強調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探測系統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支撐作用,在氣象探測基礎設施逐步建設完成的情況下,未來氣象探測系統將面向下游應用領域提供智慧氣象服務,逐步實現“氣象+”賦能行業融合發展。
行業發展現狀
1、 2022年我國自動氣象站站點建設數量已接近6萬個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2022年期間,我國自動氣象站站點數量呈波動上升趨勢。其中,2018-2020年期間出現了小幅下降,這主要是2017年6月中國氣象局公布的《國家地面天氣站布局優化方案》,從近6萬區域氣象觀測中和行業部門觀測站中遴選出8174個站點,補充進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隊伍,導致了區域自動氣象站點數量下滑。2022年,我國自動氣象站站點建設數量回升至59982個。
2、 我國當前共有在軌運行氣象衛星9顆
我國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發展我國的氣象衛星,截至2023年8月已發射了21顆氣象衛星,其中9顆在軌運行,分別實現了極軌衛星和靜止衛星的業務化運行,是繼美國、俄羅斯之后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氣象衛星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
3、 2023年國家氣象探測系統支出將接近230億元
根據財政部披露的數據,前瞻剔除氣象事務支出中行政、事業單位建設等領域的支出規模,統計投入于氣象衛星、氣象傳輸設備、氣象裝備保障維護等方面的支出來反映我國在氣象探測系統的整體投入情況。近年來國家氣象探測系統支出呈現波動上漲趨勢,2022年達266.97億元,前瞻結合近年來國家氣象探測系統支出的波動情況,初步預測2023年國家氣象探測系統支出將接近230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1、 區域競爭:不同類型氣象站點區域布局情況有所不同
氣象站點的區域布局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地區在氣象探測上具備的硬件條件以及技術實力。從我國氣象站點的布局情況來看,不同類型的氣象站點的區域分布情況略有區別,但在空間上亦能夠總結出一定的規律。具體來看,浙江省在我國自動氣象站站點布局數量占比最大,達11%;新疆自治區在我國地面觀測業務站點及高空探測業務站點數量的占比最大,分別達6%和12%;衛星云圖接收站點方面,河南省占比最大,達8%。總體來看,在我國西部地區,氣象探測站點多集中于地理條件較好的區域,例如新疆、內蒙古、云南等省份;而在我國東部地區,氣象探測站點則主要聚集在浙江等地區。
2、 企業競爭:行業整體分為四大派系
我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主要以國有企業和具備軍工、航天等生產經營資質的企業為主,因此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數量規模相對較小。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氣象探測系統向多維、立體化發展的趨勢下,企業往往僅具備承擔氣象探測系統中的部分細分業務的能力,因此行業基于企業主營業務在系統中發揮的作用可以劃分為四大派系,其中氣象雷達的代表性企業包括納瑞雷達、四創電子、國睿科技;氣象衛星代表性廠商包括雷科防務、航天宏圖;氣象軟件包括中科星圖、超圖軟件;其他氣象探測設備代表性供應商包括藍盾光電和長江投資。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 “氣象+”賦能行業融合發展
隨著我國氣象探測網絡持續布局以及氣象核心裝備與技術突破,氣象探測系統的觀測精度以及所能提供的觀測數據將在下游行業的平穩運行中發揮支撐作用,“氣象+”賦能下游行業發展將成為氣象探測系統領域的核心發展趨勢。
3、2029年國家氣象事務支出規模約380億元
近年來,我國著力促進氣象觀測技術裝備智能化和觀測協同化,政府在氣象事務上的支出呈增長態勢,具體來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重點投資領域包括:核心零部件及觀測技術研發、高精度、低功耗、高集成、智能化地面設備改造、新制式氣象雷達升級改造、綜合衛星和小型組網衛星的實現四個領域。前瞻結合近年來國家氣象事務支出的整體情況,初步預計到2029年,國家氣象事務支出規模有望達到380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氣象探測系統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氣象探測系統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氣象探測...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