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帶你了解國潮興起的背后邏輯 經濟、政策、文化共同作用
本文核心數據: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0后和00后國家榮譽感和認同感、“新疆棉花”事件后中國服裝品牌關注度增長情況
1、國潮崛起的宏觀經濟因素
——經濟總量的提升
近年來,中國經濟總量不斷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2020年中國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元新臺階;2021年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1436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0年增長8.1%,完成了全年6%以上的經濟發展預期目標;兩年平均增長5.1%。
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初步測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萬美元左右,中國人均GDP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2551美元,2021年我國已經超過了世界人均GDP水平。
——制造業轉型升級
當前,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交匯點,中國制造業正在經歷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提高質量、效率效益,促進我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2020年中國制造業制造業增加值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500種主要工業品中,超過四成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消費能力提升
經濟的增長帶來的是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19-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均突破2萬元。
隨著收入的增長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多城市家庭進入中等以上收入階層,為注重品質與體驗的新消費需求爆發奠定基礎。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統計及預測數據,到2030年中國中高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在16-34.5萬元)或將帶動60%的消費。
2、國潮崛起的政策支持因素
——經濟政策:加快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在疫情蔓延和“逆全球化”的國際背景下,為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中國提出加快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雙循環”中“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將為國潮的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持。
——文化政策: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擁有深厚的底蘊,這是國潮文化流行和國潮品牌崛起的思想動力和源泉。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化和中國品牌的建設。自2017年起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同時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發展目標。
3、國潮崛起的社會環境因素
——文化自信與認同
在經濟實力騰飛和國家重視文化建設的雙重作用下,以90后和00后為代表的年輕人對國家和民族形成強烈認同,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根據極光調研統計數據,90后和00后人群具備極強的民族自信與民族認同。
——熱點事件催化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一些熱點事件(如中美貿易戰、新疆棉事件等)也進一步激發了國人的民族和文化認同感,支持國產品牌的呼聲空前高漲。
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