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聚乳酸(PLA)行業市場現狀與企業產能分析 中國企業加快產能布局
行業主要品牌:NatureWorks、華信新材(300717)、國立科技(300716)、丹化科技(600844)、金發科技(600143)、萬華化學(600309)、金丹科技(300829)、中糧科技(000930)等。
本文核心數據:全球聚乳酸(PLA)產能分布、中國聚乳酸(PLA)產能份額、主要企業在建聚乳酸產能
白色污染嚴重,最新降解塑料迎來發展高潮
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升級以及快遞業和外賣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塑料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如快遞包裝、外賣打包盒、超市購物袋等。近年來塑料的消耗量不斷增長,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現,對人類的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危害。
塑料污染的治理主要應從源頭減量、回收、替代、清理四方面入手,其中用在自然環境中可降解的塑料替代傳統塑料是上述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環。目前全球各國紛紛出臺政策鼓勵降解塑料的使用,我國2020年也出臺了新版禁塑令,支持降解塑料的推廣使用。
我國也開啟了從“限塑”到“禁塑”的時代,2008年6月1日是我國“限塑令”實施首日,從該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2020年1月16日,國家發改委聯合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在2025年以前完善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對不可降解塑料逐漸禁止、限制使用;2020年7月11日,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對禁限管理的細化標準進行了詳細界定。
中國聚乳酸合成技術起步較晚,丙交酯進口依賴度較高
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 PLA)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一般通過人工合成制得,作為原料的乳酸則是由發酵而來。聚乳酸屬合成直鏈脂肪族聚酯,通過乳酸環化二聚物的化學聚合或乳酸的直接聚合可以得到高相對分子量的聚乳酸。聚乳酸作為一種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13年,法國人就通過縮聚的方法合成了聚乳酸。海外的PLA發展已經經過了近百年后,直到2005年,中國中糧集團成立聚乳酸項目組。
目前,我國對聚乳酸的研究和開發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而國外多家公司長期致力于這一領域的研究和生產,丙交酯開環聚合法合成聚乳酸的技術較為領先。
PLA生產工藝包括丙交酯開環聚合法和直接縮聚法兩種,工業上采用的主要是開環聚合法,產業鏈技術難點在于丙交酯的合成和純化。
丙交酯開環聚合法可生產出更高品質的聚乳酸產品,但由于該生產工藝復雜、反應條件苛刻、生產成本較高,國內丙交酯開環聚合法生產聚乳酸的規模較小,產品進口依賴度較高。丙交酯生產成本高已成為制約國內聚乳酸產業規?;l展的重大技術瓶頸?,F階段,全球范圍內,丙交酯生產企業主要有美國的NatureWorks公司、道達爾-科碧恩公司等。我國丙交酯進口依賴度較高,道達爾-科碧恩公司是我國丙交酯主要進口來源。
隨著“禁塑令”升級,國內產量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進口量逐年增加,出口量近兩年逐漸下降。2016-2020 年中國 PLA 進口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26.0%,出口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0%。據海關數據統計,2020年我國聚乳酸的進口量2.57萬噸,同比增長5.19%。
注:①2015-2019年數據來源于“UN COMTRADE”;2020年數據來源于“中國海關總著”;②稅則號:3907700
從國內來看,現階段,國內僅有浙江海正生物、安徽豐原、金丹科技等企業已實現丙交酯穩定生產,萬華化學、中糧科技、壽光巨能、江西科院生物等企業已攻克技術難關,相關基礎建設正在快速推進。
NatureWorks公司PLA產能占比最大,國內企業加快擴產步伐
目前全球PLA產能占比最大的兩家企業為美國嘉吉NatureWorks公司和科比恩與道達爾合資Total Corbion公司,分別擁有15萬噸/年和7.5萬噸/年的產能,產能份額占比分別為30.83%和15.42%。美國NatureWorks于1997年由美國陶氏化學與Cargill(嘉吉)合作成立,為全球最大的PLA生產企業,也是全球唯一產能達到15萬噸級的PLA生產商,遠超其他生產商的生產規模,在2001年建設了世界最大的聚乳酸生產工廠。
近年來,國內一些玉米深加工企業和生物化工企業開始投資進入PLA產業,但PLA產業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已建并投產的生產線并不多,且多數規模較小。河北華丹和豐原集團居于國內PLA企業的領先地位,都擁有5萬噸/年的產能,份額占比為10.28%。
在“白色污染”愈加嚴重和政策的推動下,國內各企業正在爭相進入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在建或規劃產能達到160萬噸。目前,PLA產能正處于快速擴張期,其中浙江友誠在建PLA產能50萬噸,項目落戶廣西崇左,充分利用廣西地區豐富的甘蔗渣資源、秸稈纖維資源,后續產業鏈長、市場前景廣,建成投產后對國內聚乳酸產業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豐原集團在建產能40萬噸,預計2021年投產,項目地點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經濟開發區,是安徽省“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暨全省貫徹“六穩”重大項目”之一,聚力推動蚌埠成為全國領先的生物基材料之都、國際化的聚乳酸產業集群。
山東同邦新材料在建產能30萬噸,預計分兩期建成投產,分別為2022年4月和2023年10月,一期工程建成后年產聚乳酸10萬噸、聚乳酸纖維5萬噸,二期工程建成后全廠年產聚乳酸20萬噸、聚乳酸纖維10萬噸。
山東泓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6萬噸/年PLA項目分三期建成,建設期為6年。從國內在建產能來看,PLA新增產能行業集中度高,競爭格局較好,預計當國內企業陸續打通技術難點丙交酯的產業鏈后,PLA投產有望進一步加快,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聚乳酸(PLA)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聚乳酸(PLA)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聚乳酸(PLA)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聚乳酸...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